2014年,演员朱时茂说:“22年前,我有一天在家待的无聊,突然脑海中有了一个想法,买辆小轿车,可我一合计,手头钱压根不够,于是我就找到陈佩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到,佩斯,你借我点钱。”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文艺圈里,那些曾陪伴观众无数个春节夜晚的笑星们,也在这股潮流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那一年,朱时茂动了买车的念头,在当时,拥有一辆私家车是相当奢侈的事,更别说在文艺圈里,即便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日子也远没有后来的明星光鲜亮丽。 朱时茂早已凭借《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春晚小品红遍全国,与陈佩斯的黄金搭档形象深入人心,但实际收入并不高。 电视剧和电影虽偶有拍摄,演出费也有限,尤其还要养家糊口。 他心仪的是一辆国产夏利轿车,价格在当时堪称高昂,10万元左右,几乎是普通职工好几年工资的总和。 手头紧,这辆夏利似乎成了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朱时茂是个倔人,也是个重情义的人,他不愿意放弃,但也明白,靠自己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这笔钱。 思来想去,他决定硬着头皮找老搭档,陈佩斯。 他几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陈佩斯家的,那时候,借钱从来不是件容易开口的事。 朋友之间最怕的就是“钱”字,但他知道,陈佩斯这个人,讲义气。 果不其然,当他把自己想买车的打算和资金缺口一说出口,陈佩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拍拍大腿:“行了,你说三万就三万,赶紧拿去用。” 朱时茂当时心头一热,说到底,这年头谁都不宽裕,三万块可不是小数目。 陈佩斯不仅没问一句“什么时候还”,还主动帮他分析起买车之后的用途,比如出行方便、拍戏接活都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可是三万块仍不足以完成心愿,朱时茂还缺两万。 他犹豫再三,又找到了另一位朋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 两人虽没有天天来往,但在文艺圈中早有交情。 殷秀梅听闻后也非常爽快:“缺两万是吧?没事,你拿去!” 她甚至笑着打趣说:“你买了车,下次唱歌演出要顺路接我啊!” 就这样,东拼西凑,靠着朋友们的仗义支持,朱时茂终于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辆私家车——那辆崭新的夏利。 那一天,他从车行把车开回家,天已擦黑,四下无人,路灯昏黄。 他坐在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手心却微微出汗。 有车之后,他的生活确实便利了许多。 拍戏不用再搭班车,临时演出也能及时赶场。 陈佩斯知道朱时茂买了车后,也半开玩笑地“蹭”起了车。 “反正是我投了股的,我坐得理直气壮!” 每次两人一边坐车一边唠嗑,从剧本聊到生活,从前景谈到现实,像极了那些在春晚后台并肩作战的日子。 朱时茂也从不吝惜这份友情,他知道,兄弟之间的情谊,是经得起时间和金钱考验的。 他也曾说:“陈佩斯这个人,别看舞台上疯疯癫癫的,私下里是特别重感情、重义气的朋友。这辆车不光是交通工具,更像是我们兄弟情的一种见证。” 多年以后,谈起这段往事,朱时茂仍会满怀感激地提到那笔三万块钱,和那位爽快借钱的殷秀梅。 他说,这辆夏利他开了好几年,后来虽换了车,但那辆夏利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信任与情义。 如今回望,那些在物质并不富足年代中伸出的援手,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难能可贵的财富。 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点赞、没有舆论压力的年代,朋友间的一次帮助,往往纯粹得像一杯热茶,虽不张扬,却暖人心肺。 朱时茂的那辆夏利车早已驶入了历史,但他与陈佩斯、殷秀梅之间的友情,却始终没有熄火。 它像那台老车发动时微微颤抖的声音一样,温暖、真实、沉稳地贯穿了他们的人生。 信息来源:《欢笑60年》
相声演员衡小珍亲自带着儿子参加杨老五的收徒仪式,让儿子正式拜师杨老五。直播的时候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