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21日,也就是毛岸英牺牲将近3个月后,彭德怀回到北京,向中央汇报朝鲜前线的情况。
当彭德怀见到毛主席后,非常悲痛地说:“主席,你让岸英跟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你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导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承担责任。”
毛主席听后,很久都没有说话,现场的气氛也很沉重。
不知道过了多久,毛主席突然背起了《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篇《枯树赋》,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写的,借枯树来感慨生离死别、家仇国恨,毛主席背的那几句,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后几句,意思是说:“我当年种下的柳树,在河边非常繁盛,但是现在已经凋零败落了,怎能不让人悲伤?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呢?”
毛主席背这几句话,就是在怀念毛岸英,毛岸英就相当于自己种下的一棵树,原本已经长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却没想到突然就凋落了,怎能不让毛主席痛彻心扉!
不过,毛主席还是从丧子的悲痛中跳了出来,用最后两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接受了这个无奈的现实。
背完这几句后,毛主席对彭德怀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现在美国已经使用在朝鲜战场的各型飞机约一千多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的安全。”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没有过多纠结儿子的牺牲,而是提醒彭德怀,以后要引以为戒,更加注意司令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