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0年的一天,献文帝因不满冯太后豢养面首,使计杀死了冯太后最为宠爱的李弈,惹其大怒。6年后,献文帝突然暴毙于平城永安殿,世人皆传是冯太后所为。 北魏皇宫里烧着暖炉,冯太后坐在织锦软垫上,手边还放着没批完的奏折。 从官奴爬上来的她,此刻正望着窗外飘雪,23年前她刚入宫时也下着这样的雪。 那年她14岁,跟着姑母在掖庭做粗使宫女,谁也没想到这个亡国公主的后代会成为执掌北魏二十余年的铁腕太后。 冯家的故事要从北燕说起,她祖父冯弘是北燕最后一任君主,国破后举家归降北魏,哪知父亲冯朗后来卷入谋反案,五岁的小冯氏就这样被充入掖庭,好在姑母冯昭仪得宠,悄悄把她接到身边教养。 文成帝拓跋濬12岁登基那年,她正好被选为贵人,两人在宫里相伴长大,倒真像民间青梅竹马的小夫妻。 太安二年春,冯氏刚满十五就封了皇后,那天她戴着九尾凤冠,看着奶娘抱来刚满月的太子拓跋弘,按鲜卑祖制,生母李贵人已被赐死。 她接过襁褓时,孩子突然抓住她耳垂上的东珠,文成帝在旁边笑说:"这孩儿与你有缘。"没曾想这话后来竟成了谶语。 可好景总不长久,和平六年五月,25岁的文成帝突发急症,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不出话。 12岁的献文帝即位那日,冯太后在灵堂里抱着先帝的朝服痛哭,突然纵身扑向烧纸钱的火盆,要不是太监总管抱嶷眼疾手快,史书上怕要多个殉葬皇后的记载。 不过,朝堂上的风浪可比火盆更烫人,权臣乙浑趁着孤儿寡母把持朝政,三个月里连杀七位重臣。 冯太后装作整日吃斋念佛,暗地里却让娘家侄子冯熙联络宗室。 那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她借口请乙浑来尝新贡的蜜饯,埋伏的禁军当场拿下这个跋扈权臣。 第二天平城百姓看见城头挂着乙浑全家首级,这才知道深宫里的寡妇不是吃素的。 还政给献文帝那年,冯太后刚满27岁,她搬去慈安宫专心教养皇孙拓跋宏,宫里人都说太后像变了个人,整日和汉臣们讨论《周礼》。 但平静日子没过两年,献文帝突然把她的宠臣李弈兄弟斩首示众,而这也成了他们母子二人决裂的导火索。 李弈这事说来话长,他生得唇红齿白,写得一手好字,冯太后批奏折时总让他在旁研墨。 献文帝早看这个"面首"不顺眼,正好李弈堂兄李欣犯事被抓,献文帝让刑部逼他攀咬李弈贪污军饷。 行刑那天刮着大风,他的白袍子被血染得通红,冯太后在宫墙上看着,手里攥着的念珠突然断了线。 接下来三年,母子俩明争暗斗就没停过,皇兴五年八月,18岁的献文帝突然说要禅位给五岁儿子,满朝文武都惊掉了下巴。 老臣高允拄着拐杖劝了三天三夜,最后冯太后把茶杯往地上一摔:"他要当太上皇就让他当!"这话传到献文帝耳朵里,倒成了默许。 谁也没想到退位的献文帝反而大权在握,他带着亲兵北征柔然,把南边的刘宋打得节节败退,平城百姓都说太上皇比先帝还能打仗。 冯太后在宫里听着捷报,手中看着拓跋宏刚写好的诗集,眼神越来越冷。 承明元年六月,那日献文帝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快马加鞭赶回平城,刚进永安殿就被伏兵按倒在地。 当夜太医署突然被清空,次日清晨就传出太上皇"暴毙"的消息,有宫人私下说,那晚冯太后寝宫的灯亮到五更天。 等到冯太后重新掌权后像换了个人,她把拓跋宏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上朝时让小皇帝坐她膝头听政。 那些年北魏推行均田制、班禄制,平城西郊的官仓堆得冒尖,南迁的流民都分到了田地。 可史官笔下记得清楚,太和改制头十年,被冯太后诛杀的王公大臣足有四十余人。 太和十四年秋,四十九岁的冯太后在批阅奏章时倒下,临终前她特意嘱咐:"我死后丧事从简,陪葬品放些旧衣裳就行。" 可当工匠打开永固陵时,人们发现地宫墙上刻着《劝蚕歌》,那是她当年教献文帝写字时作的童谣。 二十年后的洛阳城里,已迁都的孝文帝站在嵩山遥望北方,他下旨在自己陵寝旁留出空地,说要百年后陪着教养他的祖母。 信息来源:《魏书·皇后列传》、《北史·后妃传》、《资治通鉴·齐纪》
公元470年的一天,献文帝因不满冯太后豢养面首,使计杀死了冯太后最为宠爱的李弈,
粉樱萌娃
2025-05-23 17:03:32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