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敢不敢成为第二个罗斯福?不是不敢,是无法做到!“防罗胜于防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铁打的事实。罗斯福那会儿,有特殊的环境,让他能大刀阔斧地把“金屋子”里的人赶到“银屋子”去。可现在的美国,早练就了一身更精明的生存本领,特朗普想学罗斯福也学不来。
特朗普上台时,喊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很快发现,改点啥都得过五关斩六将。华尔街的金融大佬、硅谷的科技巨头、华盛顿的游说团,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2017年的《减税与就业法案》是特朗普的得意之作,号称要给中产减负、刺激经济。可数据摆在那:减税主要肥了企业和高收入群体,中产的实惠没多少。
这政策听起来响亮,实际效果却被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冲淡了。加上美国政治极化,共和党、民主党针锋相对,特朗普的每一步都被放大检视,想搞大刀阔斧的改革?门儿都没有。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和贸易壁垒把制造业拉回美国,但全球供应链早就把各国经济绑在一起。提高关税,表面上保护本地企业,可消费者得掏更多钱,跨国公司也未必买账。
2020年,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对华关税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额外承担了数百亿美元成本。这种环境下,特朗普的政策顶多是修修补补,离真正的系统性变革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罗斯福在位时,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把美国经济打得稀巴烂。1929年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到25%,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这样的危机让社会上下都渴盼改变,连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资本家也没脾气。罗斯福抓住了这机会,推出新政,雷厉风行。
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就是个大手笔,直接给老年人、失业者撑起了一张安全网。还有劳工权益保护、公共工程项目,这些政策不光救急,还重塑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罗斯福能这么干,不光因为他有魄力,更因为那时候的美国给他腾出了舞台。当时的利益集团还没今天这么复杂,媒体也没如今这么碎片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高得多。
罗斯福的新政不是没阻力,但大萧条的压力把反对声压得没那么响。反观特朗普,推个政策,网上立马吵翻天,媒体各说各话,公众意见分裂得像个大杂烩。别说系统性改革,连个小调整都能吵出花来。
两相对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罗斯福的政策直接改写了美国的社会契约,他的社会保障体系至今是美国福利的基石。
特朗普的减税和贸易保护政策,虽然短期内提振了股市和部分行业,但长期效果却被经济学家质疑。
美国经济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问题,比如收入不平等、医疗体系漏洞,也不是特朗普的政策能根治的。
罗斯福的时代,改革是把社会从悬崖边拉回来;特朗普的时代,改革更像是各方利益的拉锯战,谁也别想一锤定音。
说到底,特朗普不是不想当罗斯福,而是这时代不让他当。现代美国的复杂性和分化,让任何想大干一场的人都得考虑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