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中国的高铁高速、美观、舒适,为什么美国不建造呢?是美国不会造铁路和高铁吗,当然不是。但美国为什么不造呢?因为资本家“无利可图”。 从技术上讲,美国企业做工程有的是本事,无论是飞机、火箭还是基础设施,美国也曾推出“阿塞拉快线”,虽然远远比不上中国高铁,但真要在全国大范围建高铁,难度就不止在技术层面了。 高铁建设投入巨大,周期长,收益慢,一条线路下来动辄上百亿美元,在美国这样以资本驱动的社会,这类投资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本家愿不愿意投钱。 资本家最看重回报率,对比一下互联网、生物科技或房地产这些行业,回报快、利润高,还省心,高铁前期投入巨大,十年二十年才能回本,即使以后运营还要不断维护管理。 美国人投资习惯“短平快”,让钱流到高铁这种“超级慢项目”上,绝大部分企业家都不会选择,资本更愿意继续投向公路、航空运输或者房地产,算上一切经济账,高铁在美国就成了“无利可图”的项目。 再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麻烦,就是美国政府的体制分散,美国幅员辽阔、各州自治权很大,一个高铁项目可能要横跨几个州甚至十几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优先级和利益诉求,每过一州,征地、规划、环境评估都要重新走流程。 美国的征地程序更是麻烦,土地大多数是私人所有,价格高、谈判难,哪怕遇到一个钉子户,项目都会拖好几年,大家利益没法统一,不是一家说了算,推进速度自然慢下来,相比中国能集中资源和意志办大事,美国协同起来就难很多。 另外,美国的传统产业结构同样拖了高铁的后腿,比如大规模的航空业、全国性的高速公路体系,这正是现有的利益集团,你要是建高铁,就会直接和这些集团抢生意。 航空公司、公交公司、汽车厂商,他们掌握着游说渠道,有影响力,对国会有话语权,不光是分蛋糕的问题,有时候还会形成隐形的游说阻力,政策层面始终没有被高铁摆在优先顺序上。 美国的铁路网络本来以货运为主,绝大多数铁路线都是由私人公司持有,不像中国这样全国统一调度。 高铁需要独立专线,不然很难保证速度和安全,而要想征用货运铁路的用地,得和大公司谈判,这关系到货运企业的既得利益,高铁又不是对他们直接有利,谁会愿意轻易让路? 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开车和坐飞机,美国油价相对较低,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只要开车几百公里很方便,国内航班选择也多,铁路反而成了少数人用的选择,一旦没有大规模的需求,资本家从市场看不到前景,就很难说服他们“花大钱办小事”。 陆续也有人提出美国要建设从加州到拉斯维加斯、德州内的大型高铁项目,但不是成本失控,就是进度一拖再拖,最后只能停留在蓝图上,高铁项目的高门槛,让资本、地方与行业竞争方之间始终难以达成意愿统一。 回头看中国高铁飞驰,这种背后其实靠的是全国“一盘棋”,从顶层设计、投资、土地到运维,都有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政策推动。 高铁对许多国家来说是全社会的公共品,但资本只把它当投资机会,算账合不合适,一个“超级工程”的立项,一头连着民生和未来发展,一头连着眼下的账本和资本回报,如果只看资本家的那本账,高铁在美国还会很难“跑起来”。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中国的高铁高速、美观、舒适,为
治愈系萌主
2025-05-26 10:05:18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