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革命烈士高捷成带走两万银圆,支援红军再未归家。 这笔巨款的去向

鸿轩说 2025-05-26 13:38:44

1932年,革命烈士高捷成带走两万银圆,支援红军再未归家。

这笔巨款的去向,成了高家挥之不去的阴影。百川钱庄的债主上门讨债,高父和家人这才意识到高捷成带走的并非寻常钱财。 慌乱中,高捷成的堂弟带来了真相:那些银元,全被他用于支援革命队伍了。高父久久沉默,最终吐出一句沉重的话:“他既然做了,必有他的道理。这笔债,我们认,我们还!”

两万银元,在当时是天文数字。高父虽经营鞭炮厂,也有些产业,但变卖一切后,仍远远不够偿还债务。无奈之下,全家只能靠辛勤劳作还债。高捷成的妻子挑起了重担,她同时打几份工,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生活艰辛却从未抱怨,始终相信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

高捷成究竟去了哪里?他的事迹鲜为人知,却无比艰辛。他投身“红色金融”战线,追随毛泽民,对抗国民党恶性通货膨胀,为百姓带来稳定的货币流通。他领导成立了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发行“冀钞”,带领团队躲避追捕,在太行山区辗转,被称为“马背上的银行”。

1943年5月14日,面对敌人的包围,他抢救出银行账册,却壮烈牺牲。战友们冒着艰险,跋涉七十里山路为他送行,将他安葬在左权将军墓旁。他的家人却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甚至不知道他已牺牲。

高捷成的妻子默默地工作,直到1949年前夕才还清所有债务。原来,高捷成当年为保护家人,登记了虚假的家庭住址——厦门。组织上整整寻找了两年才找到他们。当妻子得知丈夫早已牺牲的消息时,悲痛欲绝。组织送来的抚恤金,她分文未取,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只说国家还很贫困,这笔钱能有更大的用途。

高捷成及其家人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感人故事的缩影,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 阅读:70

猜你喜欢

鸿轩说

鸿轩说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