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作家“老舍”被妻子举报,随即被一群人带走,傍晚时分,老舍浑身是伤,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但无论他如何敲门,都无人应答,老舍在黑暗中沉思了许久,最终绝望地投入了湖中。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家里条件不好,父亲舒永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战死,母亲靠给人浆洗衣服维持生计。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九岁那年多亏了个好心人刘寿绵资助,他才有机会进私塾念书,脑子挺灵光,学习上很有天赋。1913年考进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当了小学校长,算是站稳了脚跟。 1920年代,老舍开始搞文学,写了不少早期作品。1924年,他跑去伦敦教书,顺手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小说,名气慢慢起来了。1930年回国,跟胡絜青结了婚,后来生了三个孩子。1937年抗战爆发,他去了武汉,认识了女作家赵清阁,两人搞起了恋爱。1942年胡絜青带着孩子去了重庆,这段婚外情也就断了。抗战期间,他写了《四世同堂》这样的经典。1946年他跑去美国讲学,1949年回国后干了不少文化方面的工作,一直到1966年那场悲剧。 老舍这一辈子,从穷小子到大作家,走得不容易。他的作品接地气,写出了老百姓的苦乐,也让他在文坛上有了地位。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最后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 1966年8月23日,老舍的人生彻底翻了篇。那时候正值特殊年代,全国上下乱哄哄的。胡絜青因为不满老舍跟赵清阁当年的婚外情,跑去有关方面举报了他,说他作风有问题。这事儿在当时可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就捅了马蜂窝。 老舍67岁了,身体本来就不咋样,还得挨皮鞭抽、拳头打,整个人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到了傍晚,他满身是伤,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想着总算能歇口气了吧。可他敲了半天门,家里愣是没人应。这一下,老舍心里的弦估计是彻底绷断了。他在黑暗中想了半天,最后选择了走向太平湖。 这事儿说起来真挺让人寒心的。胡絜青举报这茬,不管她是出于啥心思,反正直接把老舍推到了风口浪尖。那群年轻人呢,下手一点不留情,老舍挨的那些打可不是闹着玩的。回到家门都进不去,这得多绝望啊?他最后走向湖边,估计是觉得这世道实在没啥盼头了。 8月24日凌晨,老舍在太平湖边坐了一会儿,脱下外套叠得整整齐齐,然后走进湖里淹死了。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了他的遗体,衣服还挺整洁,手边那本《毛主席诗词》被风吹得翻开了几页。这画面听着就挺沉重,一个大作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 老舍死得太突然,太惨了,当时好多人都被震住了。他的死成了那个年代的一个标志,很多人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个啥样的时代,能把人逼成这样?他的遗体被发现后,消息传开,大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他留下的作品还在,但人没了,留下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老舍的死,说白了,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儿。那几年,整个国家都乱套了,文化人尤其不好过。像老舍这样有点名气的,稍微有点啥“问题”,就容易被揪出来批。胡絜青举报他,可能有私怨,但那时候的环境也推了一把,谁敢说她不是被形势裹挟着呢?那些年轻人动手打人,也不是啥个人恩怨,就是那个年代的疯狂劲儿上来了,谁都拦不住。 老舍不是唯一一个倒霉的。那时候不少作家、艺术家都被整得够呛,有的被批得抬不起头,有的干脆也走了绝路。那个时代,人性被扭曲得厉害,夫妻都能反目,朋友都能举报,谁还敢信谁啊?老舍投湖,可能就是觉得活不下去了,精神上扛不住了。他死前叠衣服、拿书那几下,兴许是想给自己留点最后的尊严吧。 老舍走了,他的作品没走。《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这些书到现在还被人读着,里面写的老百姓的日子、人的喜怒哀乐,特真实。他的文字没那么多花架子,但就是能戳人心窝子。后人看他的东西,不光是看故事,还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
1966年,作家“老舍”被妻子举报,随即被一群人带走,傍晚时分,老舍浑身是伤,一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5-26 20:17: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