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韩国总统选举只剩最后一周,头号候选人李在明在竞选中表态,因上届政府失策而导致韩中关系恶化,他当选后将“积极努力予以修复”。 这一操作把韩国媒体都看傻了,毕竟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捅破这层窗户纸。要知道,尹锡悦这三年把中韩关系折腾得够呛,现在李在明突然跳出来当 “救火队长”,背后到底藏着啥算盘?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 先说民调压力。最近的民调显示,李在明虽然支持率领先,但优势已经从 12.8 个百分点缩水到 7.7 个百分点了。眼瞅着保守派候选人金文洙步步紧逼,李在明急了。韩国选民最关心啥?经济!这两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创下 31 年新高,半导体、汽车这些支柱产业被中国压得喘不过气。尹锡悦政府光知道跟着美国屁股后头跑,结果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哗哗往下掉。李在明瞅准了这一点,把修复中韩关系当成救命稻草,说白了就是想告诉选民:“我能让你们兜里有钱,跟着尹锡悦那套早晚喝西北风!” 再看经济痛点。2023 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 180 亿美元,连动力电池、氢氧化锂这些核心材料都得从中国进口。尹锡悦政府的意识形态外交把韩国企业坑惨了,中国市场进不去,美国市场又被高关税卡着。李在明提出 “经济先行、战略自主”,说白了就是要放下政治身段,先把钱赚了。他主张平衡对美中关系,甚至放话要扩大与东盟合作来分散对华依赖。这招其实挺高明,既不得罪美国,又能让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李在明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得面对现实的骨感。美国那边早就盯上了韩国的半导体和造船业,正在和韩国谈关税呢,要求韩国取消 23 项 “非关税壁垒”,不然就要加征 47% 的关税。要是李在明真的修复中韩关系,美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更麻烦的是韩国国内的保守派,他们天天喊着要强化韩美同盟,甚至还想追加部署 “萨德”。李在明要是步子迈得太大,保准被这些人喷成筛子。 其实,韩国的困境从历史上就能看出来。从李承晚到尹锡悦,韩国在中美之间就像个 “夹心饼干”,两头讨好两头难。李在明想走 “实用主义” 路线,说白了就是想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中国最近批准韩国稀土出口许可,表面上是松绑,实际上是在试探韩国的立场。要是李在明真能顶住压力,把中韩关系修好,韩国说不定能在中美博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但要是像尹锡悦那样摇摆不定,韩国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说到底,李在明的主张就像一把双刃剑。修复中韩关系能解经济燃眉之急,但也可能得罪美国和国内保守派。韩国选民手里的选票,不仅决定着四年的总统任期,更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生存之道。是继续当 “美国小弟”,还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这道选择题,韩国人得好好想想了。
韩国大选最后冲刺,李在明突然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现场韩媒彻底懵了。距离韩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