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工业中心,窑洞里隐藏的庞大工程 你知道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在哪

刘利利说 2025-05-27 10:54:37

抗战时的工业中心,窑洞里隐藏的庞大工程 你知道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在哪吗?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还有罕见的双曲拱结构『薄壳车间』,被誉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这一站我们来到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使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残,为了保存工业资源,工矿企业开始向内地迁徙,史称“迁厂运动”,当时宝鸡就是内迁企业的重要选择之一,申新第四纺纱厂就是从武汉内迁到宝鸡的。 走进遗址公园后,映入眼帘的建筑充满了岁月的痕迹,身边好像还有曾经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各种使用过的器械在告诉着我们这里是一个有故事且非常重要的地方。 窑洞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像这么大规模的窑洞车间我还是第一次见,1939年12月,申新纱厂为了抵御日军的轰炸,准备在陈仓峪也就是如今的长乐塬下开挖窑洞作为地下车间,经过一年多的修建,1941年2月,窑洞车间竣工。 窑洞车间总长度有1.75公里,24孔青砖砌就的地下长廊,就是一条宝鸡抗战工业的历史之河。在这24孔窑洞中,最长的达到了109米,还有7孔长洞被6条横洞连通,在地下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如果不是跟着箭头指示走,没走一会我们可能就会迷路。 1941年4月19号,窑洞车间正式运转,这里被命名为“纺纱第二工场”,厂里把全部设备和1.2万锭细纱机转移到了这里。当我们走在车间里,看见眼前出现的各种设备时,内心是深受感触的,这是曾经历史的见证,万枚纱锭的纱线连接着光源就像是照亮了每一位艰苦奋斗的工人,给了他们光和希望。 一直到抗战胜利,窑洞车间共生产了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保障了前后的军需民用物资供应。 薄壳车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参照苏联援建图纸修建成的。车间利用了双曲结构抵消外力的原理设计建造。该结构具有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结构设计,车间至今完好无损,在国内也属罕见。在薄壳车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工业设备,让人大开眼界。 办公楼里像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向我们介绍了申新纱厂的概况,也给我们今天的行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申新纱厂从武汉内迁到宝鸡,从无到有,在荒原上建厂,艰苦奋斗,为支援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刘利利说

刘利利说

请大家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