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初年,有一个考官阅卷时,看到一句话,不屑地说道:语句不通。随手把考生的成绩列为四等。考生当即表示不服!
明朝万历初年,这是考生鱼跃龙门的时候,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次的考试中拔得头筹,只要榜上有名,那日后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而这一次的在江苏做考官则是徐阶,他是明朝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还是张居正的恩师,名头自然大着,但他为人也刚正不阿,不接受私下受贿,所以这一次的考试极其的严格。
那些想要靠银子打点,提前弄到考卷的人,更是苦不堪言,这也是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
如果不是饱读书书数十载,把那些知识全部都记在脑子里的话,这些考题对于他们来说,自然难度不是太大。
当考生考完试交卷后,徐阶则在书房里进行批改,徐阶很认真的在为每一个学士评判八股文,更是把问题所在跟不足之处都写了出来,这些卷子批改完之后还可以被学子拿回去观摩,所以徐阶很认真。
就在批判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篇文章,文笔清新,论点鲜明,论证等分析也非常的严密,是他目前为止感到最好的一篇文章,便更加认真的一字一句的去读。
然后就让他发现了美中不足的地方,文章引用了“颜苦孔之卓”,徐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相关的典故,饱读诗书的他没有看过这一句,便认为这是书生自己杜撰出来的。
心里面原本对他很有好感,也在这一瞬间荡然无存,觉得这个书生为了公民利禄可以如此的投机取巧,胡编乱造,无中生有,这种做派更是枉为书生,所以对他很是失望,也不管前面写的文章有多么的好,就直接跟他判了“杜撰置四等〞。
而如果试卷上出现过于批评的话语,书商不仅仅没有通过考试,他还要去堂上领责,批改完之后,这些试卷全部都发到了书生的手里。
有的人拿着试卷开心:“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我是二等,我是二等!”
也有很多人脸上挂着笑意,但为人比较低调,并没有大肆的宣扬出来。
也有很多人面露失望之色,脸上郁结的神色迟迟不消散,还有的人在心里面暗暗发誓,来年还要再战,就不相信人没有出头之日了!
徐存斋拿着自己的卷子,看到“颜苦孔之卓”一句的旁边写着杜撰置四等,这几个字心里面很不舒服,不仅是因为他受到了徐阶的指责,让他不开心,还是因为这句话他确实没有杜撰,按照他的文笔更不至于会判为四等。
于是就盯着手中的试卷,直到饭点他也没有离开。
同窗的好友便过来问:“徐存斋你这是怎么了,现在已经午时了,可以吃饭了,考试终于结束了,现在也能吃上一口热饭了!”
徐存斋看着手里面的试卷,不甘心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是一个这样的结局。
“考官给我的卷子判的有问题,我想要去找他,你看这卷子我写的根本就没有问题,现在没有什么问题,我只想要去找考官,把这件事情给说清楚。”
好友赶紧拉住他:“这件事情可不能够莽撞啊,你知道他的身份吗?
可是来自翰林院的督学呀!身份大着呢!先不说他是不是意外把你的卷子判错了,你就这样去找他改正,就算有错,他也不会承认的,人家官大咱们惹不起的,要不还是等来年考试吧?”
徐存斋不想要再等来年,正看的同窗好友的祝福,找到了考官说:“大宗师见教诚当,但‘苦孔之卓’出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
再看到考官满脸愠色,恭敬的说:“老师这话是出自杨雄的《扬子法言》一书,并非是弟子杜撰的。”
徐阶听到这话也顿时想起来了,自己在考卷上看了那个书生四等的事情,满脸惭愧的说:“是我侥幸升官太早,学问还不够也没有读到这些书,因为失误便自顾自地断定你这是自己杜撰的,对此我深感抱歉,今天承蒙您的指教又给我重新上了一课。”
说完,便把试卷上的四等改为了一等,夸赞他说:“你是一个有胆识又聪明的人,以后前途定不可限量!”
徐存斋试卷改为一等之后也成为了新科状元,之后在官场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