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皇帝朱由检正在阅读奏章,忽然身体内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立即指着大殿里的墙壁说:“来人,把这墙给我凿开!”墙壁凿开后,崇祯皇帝不禁仰天长叹道:“终于让我找到了!”
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年仅23岁。为了避免子孙因为皇位自相残杀,明太祖朱元璋早年便设立了嫡长子的传承规则。
虽然明熹宗朱由校有三男两女,但都因为各种原因终未长成。为了稳定朝野,不让有心人来破坏,于是将皇位传给其弟朱由检。
朱由校与朱由检虽然是同父异母,但都由李选侍抚养长大,所以兄弟情深。对朱由校来说,兄弟是可以信任的人,并嘱咐他要任用魏忠贤。
因为当时的魏忠贤是个大宦官,阉党羽翼遍布,可以说权倾朝野。朱由检刚上位没有根基,如果用不好可能会一败涂地。
朱由检并没有听从皇兄的建议,而是采取对魏忠贤麻痹的策略,一点点把其抬高、宠信,让其掉以轻心,最后除其左右臂,让其孤掌难鸣。
其实朱由检从小饱读诗书,不苟言笑。他常常读史书,对里面的擅权非常痛恨,所以魏忠贤对皇兄的欺压和操纵他都看在眼里,对这种现象更是嗤之以鼻。
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朱由检正在认真地批阅奏章,忽然身体内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对于这种现象,他立刻警觉了起来。
当时,继位时熹宗的遗孀曾告诫他,要小心魏忠贤,为了达到目的,他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在饮食等生活方面。
朱由检静下心来,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他对香不仅敏感,更多的是忌惮,父亲和兄长的死都和香脱不了关系。
难道这个人也想用同样的手段置他于死地?他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不能让有心人得逞。
于是,他开始命人在房屋内搜查,最后确定了香味散出的地方,竟然是一堵墙。他隐隐觉得,这堵墙存在很大问题。
于是让人拿着工具将其凿开,里面竟然放着一炷香,还未燃尽。不容置疑,香味就是这支香发出来的。
只有魏忠贤一党才会这么颇费心机,但是他苦于没有证据,因为贸然说出,只会打草惊蛇。
于是他秘密请来御医,让其验明香的成分,果然不出所料,这支香就是慢性毒药,闻多了会有幻觉,不但作息失常,而且身体也会逐渐亏空。
朱由检听后轻轻地抹了一把汗,他才刚登基,魏忠贤就按耐不住了。如果任由其发展,他命不久矣。
魏忠贤这次做的真是滴水不漏,就算被发现,他也会说这一支香是提神用的。确实,如果适量,短时间内能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因为魏忠贤人多势大,朱由检只能选择装糊涂。兄长在位时,为了平衡朝堂各方势力,他重用魏忠贤和客氏,让其制衡东林党。
谁知,魏忠贤和客氏就是两颗毒瘤,他们在宫中正在悄悄生长。魏忠贤原来是一个市井无赖,因为结识了天启帝,地位才直线上升。
而客氏是天启帝的奶妈,贪权奸诈,二者结成同盟,势力非常庞大。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死党从内阁到四方总督等到处遍布。
更可气的是,他还染指军队,党羽全都把守各险要之地。后魏忠贤变成了九千岁,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还是不满足。
因为魏忠贤一党势头正盛,朱由检也不敢表露对他的厌恶,为了将其一举拿下,他暗中收集魏忠贤一党的罪证。但是,朱由检也会时不时的夸奖和封赏魏忠贤,让其觉得皇上对其极度信任和器重。
皇兄朱由校驾崩后,魏忠贤与党羽谋划,本想让其侄子魏良卿之子接替皇位,遭到了张皇后的拒绝。
又加上心腹崔呈秀的力谏反对,魏忠贤的计谋才没有成功。他上位后一切都小心翼翼,同时也在笼络朝中大臣。
不久后,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阉党内部发生内讧。
“阉党”成员杨维垣两度参劾主要骨干崔呈秀,并列举了他的各种罪状,崔呈秀为了规避风险,选择回家守制。本来想着朱由检会对其有所挽留,没想到竟然欣然答应。
这让阉党们有些担忧,平常一个没有任何势力的小皇子,怎么可能战胜摸爬滚打多年的魏忠贤?但是处理崔呈秀的这个雷霆手段,让他们有些慌乱。
随着时间的流逝,魏忠贤的罪证也被一条条罗列出来,朝臣们有很多本来就对魏忠贤的贪心和处事不满,看到崔呈秀的倒台,立刻齐心将矛头指向了魏忠贤。
魏忠贤听到大臣们罗列的十大罪状,当场痛哭流涕。
因为每一项都是杀头大罪,他无从狡辩。
朱由检不仅让魏忠贤身败名裂,更是告诫世人他才是大明的皇帝,魏忠贤虽然请辞回家,但朱由检并没打算放过他。
半月方塘
著名的“迷魂香案”,也是红楼梦里写的“金钏调戏宝玉被王夫人打而投井自尽”章节原型故事,是崇祯拿到的魏忠贤大逆的证据,随后,下旨赐魏悬梁(即投颈自尽)。搞笑的是,至今还有人说阉党不会造反,魏忠贤不该杀。
人民车夫 回复 05-29 09:12
应该人尽其才,自己不能完成作业,将基业毁掉烈火自毁长城也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