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大将薛万彻率数千精锐攻打秦王府,准备釜底抽薪,将李世民的家眷全部斩杀。 薛万彻出身名门,是隋末左翊卫大将军薛世雄之子。少年时,薛万彻与兄长薛万均随父亲客居幽州,因其出众的武艺,受到涿郡守将罗艺的赏识。 唐军平定河北后,薛万彻、薛万均投靠唐军,分别加入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幕府。李建成对薛万彻很赏识,亲赐他玄铁长枪,引为心腹。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黎明,玄武门的晨雾还未散尽。 薛万彻正在房中闲坐,忽闻远处传来急促马蹄声。 “太子在玄武门遇袭!” 传令兵浑身浴血,“秦王设伏,太子、齐王生死未卜!” 薛万彻瞳孔骤缩,玄铁长枪应声出鞘:“随我救驾!” 薛万彻转头看向副将:“若我战死,立刻护送太子妃与幼主出城!” 副将握紧拳头:“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东宫与齐王府数千精兵身穿玄甲,如黑色潮水般涌向玄武门,薛万彻望着城头飘扬的秦王府旌旗,胸中腾起滔天怒火。 薛万彻策马冲向城门,枪尖挑飞三名拦路侍卫后,对着城楼大喊:“敬君弘,你我曾共饮庆功酒,今日竟背主求荣。” 左屯营将军、掌管玄武门守卫的敬君弘见太子、齐王的兵马众多,为了缓和事态,走出城门要和薛万彻等人交涉。 部下劝阻说:“事未可知,当且观变。待大兵集,成列而战,未之晚也。” 敬君弘不听,径直走出城门,结果不待他说话,就被跟着薛万彻而来的东宫将领冯立一长矛捅死。 敬君弘被杀后,城楼守军紧闭城门拒守。薛万彻见玄武门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万分,眼珠不停地转动,思索破敌之策。 突然,薛万彻灵机一动,高声喊道:“玄武门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破,我们转攻秦王府,端了李世民的老巢,看他还能如何!” 东宫、齐王府将士们齐声响应,迅速调转方向,气势汹汹地朝着秦王府奔去。 秦王府内,带甲之士不过五百,府中的长孙皇后临危不乱,下令将士迎敌。薛万彻手下人数虽多,但秦王府将士奋勇抵抗,一时间却也难以攻入。 但攻打秦王府的兵力,毕竟是府中守卫的好几倍,酣战下去,早晚还是要被攻破的。 就在这时,尉迟恭带着一队骑兵赶到,薛万彻见跟着尉迟恭所来的,不过百人,高声说:“不必担心,冯立带三百人去拦住尉迟敬德,我带其余人马杀人秦王府。” 可就在这时,尉迟恭和程咬金高举割下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大声喊道:“尔等听着,太子和齐王已死,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还不速速投降!” 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们看到那两颗血淋淋的首级,顿时军心大乱,斗志全无,纷纷放下武器,作鸟兽散。 薛万彻望着那两颗首级,心中悲痛欲绝,如遭雷击,他长叹一声:“大势已去,我薛万彻有负太子殿下重托,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随后,薛万彻率领数十名亲信,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不甘,策马突围而出。 尽管一路不断有人拦截,但薛万彻武勇过人,还是杀出了长安城,带着满身伤痕逃入终南山。终南山的寒夜格外漫长,薛万彻蜷缩在山洞中,听着追兵渐渐远去。 几天后,又困又饿的薛万彻,正在迷糊之际,听见不远处有人高喊:“薛将军,秦王殿下有令 ,只要薛将军下山,一切既往不咎,官复原位。” 薛万彻反问说:“东宫满门的血债又该如何算?” 这时,山洞外传来一个声音:“薛将军,房玄龄求见,秦王爱惜你是个人才,特写了亲笔信。” 薛万彻叹了口气,走出山洞,腰间只别着李建成赐予的玉佩。 长安朱雀大街上,百姓议论纷纷:“那薛万彻真敢来?听说他前几日险些带人攻破了秦王府,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太极殿前,李世民亲手搀扶起跪下的薛万彻,说:“昔日你为太子死战,今日可愿为我守护大唐?” 薛万彻问:“末将只求一个真相,玄武门之变,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殿内死寂,唯有李世民的声音在梁柱间回荡:“等你随朕踏平突厥那日,或许自会明白。但东宫血脉之事,会给你一个交代。” 朝堂上,长孙无忌突然站出:“陛下,薛万彻曾为敌将,不可轻信!” 房玄龄却反驳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薛将军之勇,天下皆知,若能为陛下所用,必是大唐之福。” 两派争执不下,薛万彻冷眼旁观,心中却已做好了被杀的准备。 最后,李世民一锤定音,委任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职位高于之前。 三年后,阴山脚下。薛万彻率数十先锋骑兵冲入突厥大营,长枪挑飞可汗大旗,漫天黄沙中,他仿佛又看见李建成的笑容:“万彻,这才是我大唐儿郎!” 当捷报传回长安时,李世民高兴的说:“这杆‘破阵’,终究没有蒙尘。” 李靖病死后,李世民在点评尚在世的将领时,说:“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可见,薛万彻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之高,受信任程度之深。
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大将薛万彻率数千精锐攻打秦王府,准备釜底
国际大碗说
2025-05-27 22:01:05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