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据袁世凯贴身侍卫陶树德回忆,袁世凯每天5点起床后,先喝鸡汤、牛肉汤开胃,7点左右吃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和两个肉包,有的时候,一顿就吃十几个鸡蛋,之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人参茶,吃一碗鹿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从清朝末年的北洋大员一路做到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权势滔天。 他的一生伴随着权力的起伏,也充斥着对饮食的执念,袁世凯的饮食习惯,在当时就引起了不少关注,他的贴身侍卫陶树德曾详细描述过袁世凯每日的作息和饮食模式。 每天清晨五点,袁世凯便早早起床,他的作息极有规律,一到时间点就会醒来,起床后,他不先洗漱,也不处理公务,而是马上由侍从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汤。 鸡汤讲究用小母鸡炖煮,肉质鲜嫩,汤色浓白,喝完鸡汤,紧接着还要来一碗浓稠的牛肉汤,用料扎实,带着一股鲜香的油脂味,汤面漂浮着厚厚一层黄亮的油花,这两碗汤喝下去,袁世凯往往感觉胃口大开,整个人仿佛充满了干劲。 大约七点左右,袁世凯的早餐开始准备,他的早餐分量极大,一大碗小母鸡炖的鸡丝面,面条上撒满了鸡丝和炖出来的浓汤,碗口硕大,足有普通人家两三碗饭的分量。 面条入口顺滑,汤汁浓厚,每一口都带着鸡汤的香气,除了鸡丝面,他还会吃两个肉包子,包子皮薄馅足,猪肉剁得细腻,带着油香。 更特别的是,他有时会在早餐时吃掉十几个煮鸡蛋,鸡蛋煮得恰到好处,蛋白嫩滑,蛋黄饱满,吃到嘴里带着淡淡的咸香,这样的早餐分量,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十分惊人。 袁世凯的饮食并不止于此,他的生活中有着极其严格的饮食时间安排,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有人准时送上一碗人参茶或者一碗鹿茸汤。 人参茶用的是上好的长白山人参,切片后用热水慢慢炖煮,茶汤色泽微黄,带着淡淡的苦味,鹿茸也是炖得极为浓稠,有时炖成汤,有时磨成粉拌入粥中,每一碗都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这种饮食安排几乎像是一种工作,每到点就必须喝,时间精确到分钟,稍有耽误,就会引起袁世凯的不满,侍从和厨房人员都对此格外紧张,小心翼翼地确保一切妥当。 袁世凯之所以如此讲究饮食,与他长期以来对养生的执念有关,他自小生活在富贵人家,家族中多有短命之人,父亲和养父都在五十岁上下突然去世。 袁世凯对家族中的早逝充满了忌惮,他认为这是一种宿命,为了延年益寿,他相信饮食进补可以改变命运,他的理念是,能吃就是福,吃得多,补得多,身体就能更强健。 他的饮食习惯从青年时期开始就非常奢侈,到成为大总统后更是到达顶峰,那时的袁世凯,几乎每天都要进食大量的高营养食物,除了人参、鹿茸,还包括各种珍稀药材和山珍海味。 他的厨房团队庞大,为他服务的厨师和侍从多达二十余人,仅是准备一顿饭就需要花费数小时。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在政坛内外都流传甚广,他的下属有时看到袁世凯吃饭,往往以为他饮食清淡,因为桌上看起来只有一碗小米粥和几道家常小菜。 但实际上,那碗看似普通的小米粥是用精挑细选的上等小米熬制,米粒饱满,用老母鸡汤炖煮成粘稠状,再加入磨成粉的人参和鹿茸,每一口都饱含滋补成分,清淡的表象背后,是极尽奢华的内涵。 这种饮食习惯最终给袁世凯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他长期摄入过多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肾脏和肝脏长期超负荷运作。 他的体型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他,体重却高达一百六十多斤,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一只大肥鸭,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在57岁那年病逝,死于尿毒症等多种并发症的折磨中。 袁世凯把进补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早上起床就喝鸡汤和牛肉汤,早餐吃鸡丝面和肉包子,还能一口气吃下十几个鸡蛋,一天中不停喝人参茶和鹿茸汤,仿佛只要吃得够好,就能长生不老。 他的饮食执念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主旋律,也成了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历史的结局告诉人们,再多的进补,也无法抵挡健康的恶化,更无法改变一个人注定的命运,袁世凯的养生之路,最终以失败收场,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和警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报——袁世凯短命之由:二十五岁起一把把嚼人参鹿茸
袁世凯身高不足160,从不锻炼,出门进门、上下楼都得靠轿子抬着,可胃口大得吓人!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