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 #文化两创看齐鲁#
大汶口文化首次发现的遗址以山东泰安大汶口,这一支史前文化也以“大汶口”命名。
大汶口文化分布包括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淮河和东部沿海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年代距今六千五百年到四千三百年。
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他们使用的农具有石刀、蚌铲、鹿角锄、牙镰等。他们还饲养家畜。很多墓葬里都有随葬的猪头、半只猪架,或是放在鼎里的猪蹄子。制陶业是发达的副业,他们也能生产精致的玉器、象牙器。
持续两千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最终走入文明前夜。大汶口文化的社会已经有贫富两极分化,具有私有制,从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出现了刻划在陶器上的陶文。大汶口文辐射到了中原地区,礼仪制度被夏商继承,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大汶口文化早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拔牙就是其中一项。一般是拔掉一对上侧门牙。不知道是否一种特殊的成年仪式。还有一种习俗是头骨枕部畸形,就是靠人工干预让头骨枕部变形。一般来说就是睡扁头,让头骨枕部变成扁平。
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1,大汶口彩陶盉
2,大汶口白陶盉
3,大汶口白陶把杯和黑陶把杯
4,大汶口背壶。这个是博物馆的定名。我看不是背壶。圆的怎么背?背着不舒服,盛的酒水还容易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