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依恋创伤」的10个迹象
生活情感心理
2024-06-26 15:23:03
🔻1.讨好行为
那些受过冷眼或忽视的孩子知道,只有努力讨好养育者,让Ta开心,自己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取悦他人,以避免他人的不喜欢或失望给他们带来的情感痛苦。
🔻2.完美主义
这在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个体中尤其常见。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发现把事情做得完美——比如舞蹈表演或体育比赛,是获得父母有限的关注的最佳方式。
另一种也很常见的原因是,这些只能自己处理情绪的孩子认为犯错误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从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接受一个不完美的结果。
🔻3.习惯性地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
有时候,这种比较是由于低自尊和低价值感。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拿来和其他人比较,我们在成年后就会总是容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
🔻4.回避亲密关系
害怕接近别人,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如果童年时期经历过被抛弃或被伤害,那么我们很可能在成年后下意识地回避亲密关系。
🔻5.从来没有感情「空窗期」
与那些回避亲密关系的人相似,那些从一段关系跳入另一段关系的人总是在试图填补依恋创伤留下的情感空白。仿佛可以通过一段关系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
🔻6.界限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
界限过于宽松,比如任由他人侵犯你的权益,也许表明幼年的你习惯了被这样对待。而那些界限过于严格的人可能是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己。
🔻7.总是试图拯救他人
如果你的照顾者常年与精神方面的问题或物质滥用作斗争,那么你可能会把这种帮助和拯救他人的需求带进你的成年关系中。
你内心的孩子在说:「如果我不能"修好"我的爸爸/妈妈,那么也许我可以"修好"我的伴侣。」
🔻8.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和童年创伤有很强的关联性。许多暴食的人都有着不幸的创伤经历,进食有助于Ta们暂时把脑海中的各种杂乱的念头和痛苦回忆抛掷脑后,从而让自己内心的痛苦减轻。
同样,控制饮食通常也和童年创伤造成的低自我价值感有关。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当面对压力时,一些孩子会去吃最喜欢的零食,一些孩子会失去食欲。」
🔻9.物质滥用
众所周知,物质滥用与创伤经历密切相关。经历过情感或身体痛苦的人通常会想方设法来麻/痹自己的感觉。
🔻10.时常感到挥之不去的抑郁、焦虑或愤怒
偶尔有这些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当你在工作中或假期期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时。然而,如果你感到这些情绪总是如影随形,它们可能来自内心的创伤。
#心理创伤心理咨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