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在面临和老师沟通孩子抽动症的情况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抽...
元嘉聊健康
2024-09-12 12:38:09
当家长在面临和老师沟通孩子抽动症的情况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抽动症这个病,我到底要不要和老师诚实说?”
如果不说,老师会不会对孩子产生误解然后经常批评他?说了,又怕老师会不会嫌孩子事儿多,对孩子产生偏见?
--
其实在抽动症沟通问题上,有一套技巧家长们可以套用,就是:只要抽动症不是很严重,跟老师解释的时候可以尽量往轻了说。
--
而且跟老师沟通,不光是要跟班主任,跟主科老师也要沟通,因为主科老师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也不少。
有的老师资历比较老,对抽动症有处理的经验。而有的老师比较年轻,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抽动症。
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态度就很重要——它往往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看法。
--
那么具体怎么沟通呢?
--
比方说,孩子的问题是眨眼睛,那么在沟通的时候,可以避免说“抽动症”这3个字,而是说:
“我家孩子蕞近眼睛不舒服,所以会经常性眨眼睛,现在已经在滴💊了,不用去管他,慢慢他会自己好的。”
--
如果说孩子老是清嗓子,老师问起来,你可以向老师解释:“孩子有咽炎,嗓子不舒服,不用过度关//注他,过段时间应该就会好的。”
--
那如果是抽动比较厉害的情况,比如会耸肩、摇头、手脚抽动这种,可以告诉老师说:
“我家孩子已经去1⃣院看过了,1⃣生说是鼻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抽动,会暂时影响到孩子的神经。等孩子长大了神经发育好了,慢慢就会好的。”
--
家长的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师对小孩的看法。如果你是以客观的方式去描述孩子的问题,那么老师和孩子的同班同学也会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孩子,不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也不会可以去提醒或者纠正他。
这样,孩子可能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有抽动症,没什么心理负担,过几年可能自己就好了。
--
反过来,如果这个老师没有听说过“抽动症”,正常人一般听到“症”这个词肯呢个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某种问题,就会很严肃地对待。
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对孩子产生区别对待。那孩子就会很紧张,觉得“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种情绪上的紧张就对抽动症的恢复很不利。
--
所以家长有时候跟老师沟通不需要太“诚实”,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表现,但不要刻意提到孩子有“病”,反而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