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秘诀就是允许自己不自律
枫儿的
2024-11-01 09:09:24
“我实在不知道要写什么,不行!我一定要自律!没有灵感,也要逼出灵感!”我曾经以为,自律就是要逼自己。
但是在《秘密》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逼自己就好像拔苗助长,只会长出全新的不健康的我。对待消极情绪最好的方法是接纳,而不是压抑。
有时候,我写不出东西,感觉自己就像一团乱麻,希望能赶紧把自己理顺。但我的做法不是继续思考下去,而是告诉自己:写不出来很正常,我是人又不是神,我接受这样的状态。
然后我就去做其他事,可能是去读几页书,或者听几首歌,马上又有灵感了。
在我接纳的那个瞬间,我心灵抽屉的某些空间就被释放出来了,所以我可以吸收更多能量。
我曾经也中断过写作,但很快又回来了。哲学家说,巨人的成就,不仅来自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还有一万两千五百小时的刻意休息,以及三万小时的睡眠。
中断和休息,也是自律的一部分。
我曾经以为,能够长期自律的人,肯定不允许自己不自律。但是我现在认为,恰恰是能够包容和接纳自己的人,更容易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
我曾经以为,情绪就是在当下发生的。但是作者告诉我,从童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压抑了很多负面情绪,它们就像特工,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
一旦识别到什么危险,就跑出来揭老底,提醒我们:眼前的事,过去也发生过,而且还没被治愈,所以我们会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情绪。
越是跟自己说“我不能不自律!”,感受就越是糟糕。我们对不自律的抵抗,就像硬生生按着一根弹簧,不让它恢复到本性,只会掏空我们的身体和能量!
当我们学会接纳“不自律”的小任性,我们会瞬间回归到意识母体。
我们的意识母体,由积极的感受构成,我们由高兴、快乐、爱构成。所以,一旦我们放下执念,就会身轻如燕,感到解脱。
而维持消极感受,反而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我们一天下来,会感到筋疲力尽。
婴儿以及3岁以下的儿童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过着纯自然的意识的生活,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放下所有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可能上一秒还在哭,下一秒就破涕为笑了。他们不会抵抗自己的任何情绪。
《道德经》里,老子也说我们要学会回归到,婴幼儿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强迫自己自律,本质上还是为了证明“我是强者”,这是一种私欲。真正拥有浩然正气的人,是接纳当下的所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