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姚喆掩护运输队转移,到场一看傻眼了,队伍一字排开浩浩荡荡。思索间后面突然枪声大作,姚喆大叫不好,他们竟然和日军撞上了! 1938年初,八路军一二零师正在晋西北一带反击日军,师部敏锐的发现,临近的大青山地区日军空虚,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拿下此处,那么晋西北的侧翼将会得到稳固。 由此一二零师决定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部队组建之后,由李井泉任支队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 7月,大青山支队在五寨组建完毕之后,当即马不停蹄的向大青山挺进,和日军抢起了时间。当时从晋西北腹地到大青山,虽然只有400千米,但沿途多是山区,道路崎岖,加之敌人不断袭击,大青山支队的挺进过程真可谓困难重重。 特别是日军发觉了大青支队要北上后,恐慌万状,他们急调5000余兵力,分七路扑来。李井泉权衡一番,决定避其锋锐,带着部队边打边撤,最终撤回偏关县贾堡一带休整。 一周之后,我大青山支队再次向右玉县方向进发。为了隐蔽,部队白天休息,夜间行军。经杀虎口越过长城,跨入凉城县境。 李井泉知道,想要站稳脚跟,就只能主动出击,把日军打痛,大闹一番,这样他们才不敢进攻。于是他先是让先头部队三营继续前进,直捣岱海滩以南天城村敌人的据点,争取出其不意地消灭的据点内的大部分敌人,以此来吸引了敌人的视线。 另外一边,李井泉则带着大部队乘机分路从岱海滩直抵蛮汗山中间地带的太平寨,为继续北上开辟了一个落脚点。 大青山支队落脚之后,眼看马上就要到转冷,一二零师考虑到大青山支队缺少装备补给,没有足够的冬装过冬,便决定把堆积在平鲁县的一千多件过冬用的皮衣调拨给大青山支队。 奈何晋西北战斗正激烈,无法分兵护送皮衣,李井泉便派姚喆带一营返回晋西北,运送冬装。不知为何,这一消息被日军侦知,他们正集结重兵向着大青山处集结,得知这个消息后,又立即转换部署,派出一个联队对姚喆的一营进行围追堵截,以阻止冬装运输。 姚喆先是率领一营,在蛮汗山和长城附近兜了好几个圈子,以迷惑敌人,以寻机跳出去,直奔晋西北。 不料,当姚喆带领小分队甩掉日军堵截,迂回到大榆树、韭菜沟地段时,驻扎在此的日军后宫步联队“嗅”到了八路军的行踪,立即调集好几百人的兵力,向小分队猛扑过来。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姚喆当机立断,决定停止前进,抢占有利地形,就地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战斗打响前,姚喆来到三连阵地马鞍山麓。他匍匐在前沿草丛中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后,走进工事,拍着一名小伙的肩膀问:“你们打过仗没有,怕不怕打仗?” “不怕!”这些十七八岁的小战士们,一个个斩钉截铁地说:“敌人敢爬上来,我们就狠狠地打,叫他们开花回老家。” 姚喆高兴地说:“对待敌人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狠劲,要勇敢,但也不能蛮干哟!你们要听指挥,要机动灵活,才能打胜仗。” 战斗打响后,战士们英勇顽强,从上午至下午,与敌人激战了六七个小时,一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灰溜溜地缩了回去。 打退日军后,部队来不及休整,连夜赶往平鲁。见到运输队后,姚喆却愣住了,不禁犯起愁来,大路上100多头毛驴驮着的1400多件皮大衣一字排开,每头毛驴分别驮着10多件皮衣,场景着实壮观。 目标这么大,怎样才能通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将这些东西完好无损地运到大青山去呢?姚喆正在思索的时候,附近突然传来一阵阵枪声,姚喆大惊失色,以为是日军又追上来了,连忙招呼1排跟他走。 这个时候侦察员气喘吁吁的赶来,原来他们撞上的是小股日军,这支日军在山间乱撞,和侦察班遇上了。日军看样子是迷路,并不是来追击的。姚喆听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他让一排长带队去吃掉这股日军,自己则独自绕着这毛驴队转悠起来。他得想办法把队伍缩小,好加快速度。 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又和周围的营连长“嘀嘀咕咕”一阵商量后,决定让小分队的每人穿一件皮大衣,剩下的再用毛驴驮运。 这办法当然好,毛驴队一下子精简了2/3,可就是苦了战士们。当时,虽说已经过了剩下,可是气温依然比较高,战士们穿上皮衣之后,再一运动,瞬间汗流浃背。再加上于原来的武器、弹药、干粮和背包,更是闷热难耐。 见战士们满脸难色,姚喆又抓起一件皮大衣就往身上穿。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再也没有多讲一句话。 当接运皮大衣的小分队来到平绥铁路附近时,姚喆从抓获的“舌头”口中得知,敌人已在铁路沿线设下重兵埋伏,企图截取部队的皮大衣。 姚喆立即命令让尖刀排轻装前进,从侧后包抄过去,奔袭日伪军的老巢红沙坝车站,以牵制敌人。 一时间,红沙坝车站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埋伏在铁路旁的敌兵哪还顾得了抢八路军的皮大衣,一个个抱头鼠窜,没命似的跑回车站,去保他们的窝点。 说时迟,那时快,姚喆率领身穿皮大衣的小分队,赶着几十头毛驴,前后不到半小时,不折一兵一卒,顺利了穿了过去。经过连夜急行,运输队最终平安的赶上了主力部队。
抗战中,八路军姚喆掩护运输队转移,到场一看傻眼了,队伍一字排开浩浩荡荡。思索间后
麒阁史观
2024-12-17 00:20:47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