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熊出没》已经成为一款国产动画界的凤凰传奇,有无人懂我意思。都是发迹时期饱受品位攻击,但紧密靠拢自己的核心受众,十几年稳定发挥产出,最终进化为一种“国民娱乐设施”。
闲杂人等——比如我们这些自视有品的影迷乐迷,此情此景,也再不会苛责《熊出没》低幼化、凤凰传奇输出广场舞。相反,跟吃饺子看春晚发红包一样,《熊出没》这种电影,已经从文艺作品进化到春节新民俗了。
它最火的地带是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最高的省份是山河四省,完全想象得到。年味越充沛,家庭牵引力越大的地方,就越青睐新民俗。
《熊出没》的保质期是什么概念,假设你第一回去电影院看《熊出没》是小学三年级。那今年过年你再去看《熊出没》,你已经要大学毕业了。婚育早的,十年前和父母一起看这部电影,十年后可能是自己带小孩看。我是95前,我真不记得我人生里有这种保质期的动画片。这种电影已经是一种民间记忆激活程序。
00后还爱看熊出没吗 一个从2014年开始登陆春节档,除2020特殊年头,保持全勤的系列,比漫威在大陆风光得更久,这不神奇吗……真正的强粉丝、强IP向电影。春节档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敢在《熊出没》面前说自己是粉丝电影,没有任何一个陈塘关西岐唐人街,敢在狗熊岭面前号称自己是大IP。
该系列上一作票房将近20亿,这一作估到7-8亿。纯对比,《好东西》这种超级大热,上线流媒体前票房刚过7亿。我们很少看到熊有铺天盖地的宣发,实际上在平行社区,它早就是准爆状态。1月份《熊出没》在ks搞了一个音乐会直播,有超8000万人次观看,它的官号粉丝涨粉300万。
我过年回老家,明显感觉电影院里《熊出没》的立牌玩偶,比上海、杭州要多。三四线城市、亲子家庭观影、00后组队,是《熊出没》的基本盘,也是ks的《基本盘》。二者高度匹配。这些观众看电影,也许不是查找社会价值,不是对齐审美意趣,他们走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娱乐,为了捋顺记忆。
三四线城市的文化消费者,是ks的优势用户,这些人的趣味和消费选择,更能代表我们说的“国民基本盘”。
相比扑面而来的新事物新价值,他们更信赖集体记忆、往日经验。ks社区里的童年叙事,家园情结,年味氛围,比其他社区更普遍。同样,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可能也包含中原文化核心省份,不希望生活太具流动性,他们更愿意不断验证自己的童年记忆。看电影,故人重提,旧地重游,都是同一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