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可真是《花样年华》的主场,或者说,是《花样年华》参与定义的一种年代审美的娘家,是它试图保住的记忆的宗祠。走进大光明影院我有点被震撼到……悬挂起《花样年华》的巨幅海报、使张曼玉的脸在红纱上流转拂动,大光明此刻就不仅仅是影院,它还是几十年前这部电影动机的一组触点,是千禧年时集体怀旧的考古证明、一处依然有效城市心灵现场。
大光明依然在使用旧式的场次表,还顽固保留着旧的印刷体。它比《花样年华》更老,但因为《花样年华》,这些刻板守旧有了审美底气。银幕的光照着现实,很神奇的场面。
我不是王家卫的铁粉,但他的电影重映常有这种魔力:让人重新想起电影是记忆的一部分,人们重复观看电影来重复记忆,一代人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