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星的中国人——张钰哲

发掘过去事件 2025-02-17 19:23:30
1902年2月16日,福建闽侯县一户中医世家的婴儿啼哭声中,藏着中国天文学即将升起的星辰。张钰哲,这位被国际同行称为“东亚现代天文学之父”的科学家,用毕生诠释了何谓“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银河系”。 1923年赴美留学的他,在芝加哥大学天文台守候了300多个寒夜。1928年11月22日,当望远镜捕捉到第1125号小行星时,25岁的他颤抖着写下“中华”(China)二字——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科学》杂志惊叹:“东方沉睡的观测者苏醒了。” 1937年抗战爆发,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带领团队辗转多地,坚持天文观测。日军轰炸中,他依然坚持记录彗星轨迹。他曾在《宇宙》期刊发表文章,表达了对科学的坚定信念。1941年他率队前往甘肃临洮,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史上一次重要日全食观测的总指挥,胶片记录的日冕影像至今仍是珍贵史料。 新中国成立后,他组织编纂《中国天文学史》,将张衡、郭守敬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介绍给世界。197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051号星命名为“张钰哲星”,而他更希望有更多小行星能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晚年他参与了中国首个人造卫星的轨道方案论证,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 1986年张钰哲逝世时,紫金山天文台已发现大量小行星。他留下的《天文学论丛》扉页上,钢笔字依然清晰:“观天者须有苍穹之胸怀”。如今嫦娥探月器掠过月球背面的瞬间,敦煌戈壁的射电望远镜指向深空时,中国人终于实现了这位“追星老男孩”的夙愿——我们的眼睛,始终与星辰同在。

0 阅读:0
发掘过去事件

发掘过去事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