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诞生——孙家栋

发掘过去事件 2025-04-09 15:44:24
1929年4月8日,辽宁复县的春风中,一位未来将点亮中国航天史的巨人诞生。孙家栋,这位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走出的青年,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信念,成为中国人造卫星、北斗导航与探月工程的奠基者,书写了跨越半个世纪的苍穹史诗。 1958年归国后,他投身国防科研,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1970年卫星升空,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天安门广场万人欢呼的盛况背后,是他与团队在实验室中攻克卫星天线展开等核心技术的坚韧。他主持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技术前列。其主导研制的卫星占我国前100颗航天器的三分之一,被钱学森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2004年,75岁的他挂帅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拉开"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序幕;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采样返回。他主持的北斗工程,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区域系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导航系统的国家;2020年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为120余国提供厘米级定位。 他的一生与"第一"同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荣获功勋奖章;2012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第148081号小行星命名为"孙家栋星";89岁仍穿布鞋参与北斗收官星发射。他践行"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培养出杨长风等北斗核心团队,钱学森曾致信赞誉:"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从辽东乡村到星际深空,孙家栋用六十载光阴将中国人的仰望化为触碰星辰的现实。当"嫦娥"传回月背影像,或手机定位闪烁北斗徽标时,那都是他埋下的科技火种——如同夜空中那颗以他命名的小行星,永恒见证东方航天传奇。

0 阅读:0
发掘过去事件

发掘过去事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