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丨法国大革命的激战时刻🇫🇷

联美聊文学 2025-03-05 15:40:17
如果想深入了解法国大革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的历史小说《九三年》值得一看。 · 比起《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这两颗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雨果的晚期作品《九三年》似乎显得有些暗淡。 · 但作为雨果的封笔之作,《九三年》在雨果的心目中分量很重,他广泛阅读大革命历史,酝酿了十年之久才动笔,写下了这部“高耸的大山!” 🌿 小说选取1793年这一法国大革命斗争蕞激烈的年代作为背景,讲述了大革命时期法国旺代地区保王党人的叛乱事件。这一年,雅各宾派派出共和军前往旺代等地,平定得到国外反法联盟支持的保王党发动的叛乱,终于使共和国转危为安,成为决定共和国生死的一年。 · 雨果因此将1793年称为“欧洲反对法国,以及法国反对巴黎的战争。”这可怕的一刻震古烁今。这场悲剧堪称史诗。 🌿 在旺代叛军与共和军的激烈对抗中,三位主人公郭文(共和军司令)、西穆尔登(雅各宾派)和朗特纳克侯爵(叛军首领)的命运交织其中,演绎出一场震撼人心的故事。 · 郭文,年轻的共和军司令,勇敢坚定,心中怀揣着对共和的崇高理想;西穆尔登,严厉的共和军监督官,将革命原则奉为圭臬,忠于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而朗特纳克侯爵,身为保王党,严厉、冷峻和刚毅,凶恶残忍,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人性的一面,舍己救人。 · 西穆尔登是郭文的老师,而郭文则是朗特纳克的侄孙兼继承人。由于政见的分歧,他们陷入相互敌对的阵营,殊死搏杀;西穆尔登坚守革命原则,不惜“挥泪斩马谡”,亲自监斩违背命令放走叛军首领的郭文,随后开枪自尽。 🌿 三个人物思想上的对照和矛盾,有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悲剧中走向高潮。 🌿 后浪插图珍藏版选用法语文学翻译家郑克鲁的经典译著,配以19世纪法国插画家的大量手绘插图,生动再现了小说中的诸多经典场景,令《九三年》的阅读有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更直观地感受法国大革命那汹涌澎湃的历史漩涡。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