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中国丨从东西部县域的差异性读懂中国

联美聊文学 2025-03-16 15:45:07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先富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 · 那么,把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照搬用在中西部,是不是也同样可以让中西部实现腾飞呢? · 在《东西中国》一书中,贺雪峰教授领衔的团队基于20多年的田野调查,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 作者指出,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城市经济带,这个城市经济带内的农村已经工业化,变成城市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即城乡一体),其实质已是城市的逻辑。 · 而在人口快速流出,二、三产业几乎没有发展空间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农村学习本质上已是城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创造出来的经验,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 因此,深刻认识当前中国的东西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书中以县域为单位,研究了东中西部在经济、社会、家庭、治理等领域存在的差异,并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 作者指出,借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分城乡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不断吸纳全国的资本和人口,越来越发达。而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人财物则不断流出,变得越来越萧条。这是全国经济区域不平衡的关键。 ·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推动了乡村变迁,使得乡村具有开放、流动、融入整个社会大循环的特点。 · 其中,市场的力量包括“三大市场”的形成,即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全国性的“婚姻”市场。 · 在“三大”市场的作用下,乡村走向了自由开放,同时也形成了乡村变迁的地区差异。如,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成为了人口净流入地区,也为本地适婚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择偶机会。 · 书中指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与中西部广大的农业型农村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县域教育、农民收入、婚姻家庭和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 · 这些差异导致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不能简单移植到中西部地区。比如,作者经过调研发现,东部发达地区的村庄治理举措,如将村干部职业化、村“两委”组织正规化等,在中西部地区遭遇了一些不适应,未能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 · 因此,引入东西差异这一区域视角,具有政策上的意义,有助于对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的选择进行精.准预判。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