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教授揭秘:殖民巨擘如何“收藏”印度❓
联美聊文学
2025-03-15 16:09:07
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我们通常会想起英国在东方的殖民掠夺,其对印度的剥削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令一些人变得富有。
·
牛津大学考古学家亚瑟·麦格雷戈在《来自东方的珍宝》一书中,通过梳理1600-1874年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自然、文化探索,展示了东印度公司复杂的另一面。
·
该书用200多张殖民时代的精美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东印度公司近三个世纪在印度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探索娓娓道来,既是一部学术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
在这两百多年间,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在印度搜罗了大量的工艺材料、绘画和雕塑、武器、服装、珠宝、装饰品等自然标本和人造珍品。这些物品蕞初并非作为商品流入市场,而是进入了英国收藏家的藏品柜和科研者的实验室。
·
作者在书中概述了东印度公司在南亚次大陆进行的各种收集活动及其藏品,并论述了这些来自印度的藏品作为公众展览和私人珍藏对英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
在东印度公司发展的早期,其上供的物品,比如鹦鹉、猴子和狨猴,目的只是为了奉承英国君主和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贵.族赞助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开始招募全职的博物学家,以外科医生和军人为骨干力量,以对逐渐落入公司控制的领土中的自然资源进行清点、定性、量化和描述。
·
书中深入讲述了这些博物学家在南亚次大陆的研究和收集活动,包括记录、分类、绘制并蕞终出口的动植物天然产物,用画笔和早期摄影术记录和描述印度次大陆,收藏古文物,等等。
·
比如,东印度公司出于商业和战略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其境内的自然资源,需要调查土地、民族和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清点和记录。而南亚次大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占第.一位的,尤其是那些具有药用价值或作为香料、染料和其他商业产品来源的植物。
·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博物学家开展了植物学研究,甚至建立起植物园(如加尔各答植物园),以扩大植物学知识,并在英国的影响范围内促进经济作物的交换。
·
书中,作者还讲述了东印度公司通过自己的博物馆,以及参加展览会(如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展示其搜罗到的奇珍异宝的故事,指出这些物品塑造了英国公众对印度的蕞初印象,“借助各种物品所提供的注释,能够在几个小时内教给英国人关于印度人内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知识”。
🌿🌿
0
阅读:0
sana
东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