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思想的比较研究
语芙聊文学
2025-03-06 15:58:13
🍓
虽然说。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一衣带水的关系,但是在前言中,作者都说道,不论在国际政治层面还是经济交易层面,对日本人来说有时很难。弄懂中国人的想法。
🍓
中国人是怎么想的?恐怕就是这本书的主旨了。书中作者。通过论证各阶段的中国思想与日本思想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
🍓
作者从10世纪宋代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中国的主要思想,对“天”“理”“自然”“公”等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讲述。如讲述中国古代天的观念形成,从周文王的“受命于天”的天命观的形成,到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阐释了天与政治相关的理论,即天上的自然现象与地上的人事相对应。这是中国独自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思想。同时论作天是具有法则性的以及天是具有条理性的,包含自然运行之天、主宰根源之天、生成调和之天、道德法理之天四种含义;天人感应论不仅包含天谴论所提到的人格型主宰性的天,另一面也包含了以阴阳五行论为基础,视自然现象为自然法则条理性的天。
🍓
梳理“理”的概念,从字型学上,玉为偏旁,加里的音,表示玉石纹样脉络的意思。是包含宇宙万物之存在,根据存在法则等意义的概念。日本的理和道理,义理是由主观共同性这一观点所支撑的。理比法处于更高的位置。在日本理明显被置于法即世间规则的下位。
🍓
分析“自然”一词,在日本语境中,在欧洲语言中以及中文中的意义的不同;最早日本是将自然一词当成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到了1897年之后,才表示名词自然。在欧洲,这个词有分析事物和回溯事物的倾向。探讨“公”的观念与中国式“天”观念的联系等。
🍓
简单梳理了宋学、阳明学等传统哲学流派的发展。讲述了宋学兴起的背景、王安石改革与新体制秩序观、朱子学的形成及特点,以及朱子学在日本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阳明学兴起的背景、王阳明的致知格物说、新圣人观,以及阳明学在民众道德扩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在日本的发展情况。
🍓
这部书以一个日本学者的独特视角,为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提供了新的认识的维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