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候德国和日本缺钱,为什么不印自家钞票反而去印英镑和法币? 1940年,纳粹德国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希特勒深知,继续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一场内部会议中,党卫军高级军官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提出通过大量印制钞票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但这一提案初时被希特勒拒绝,因为印制钞票过度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让货币贬值。 毕竟如果货币供应过剩,物价会迅速上涨。 然而,海德里希并没有放弃,而是提出是仿制英国的英镑。 纳粹德国的中央银行印制大量假英镑,这些假币会被用来购买占领区的物资,并通过运输将物资送回德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这些假英镑流入英国市场,将会引发英国的物价飙升,最终摧毁英镑的购买力。 1939年,希特勒批准了这个计划,并为其命名为“伯恩哈德行动”。 这项计划由海德里希亲自策划,年轻的党卫军军官阿尔弗雷德负责执行。 在接下来的数月中,阿尔弗雷德及其团队开始了对英镑的仿制工作。 到1940年,他们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批假英镑。 这些假币被送往瑞士银行进行存款测试,结果银行工作人员未能识别出假币的真伪。 纳粹德国的假英镑逐渐流入了占领区,甚至被特工带回了英国本土。 德国士兵在占领区用假英镑大量购买物资,而这些物资被运输回德国。 此外,假英镑也被用来从英国走私战争物资,特别是急需的橡胶。 与此同时,德国在伪钞制作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伪造工厂被设在了废弃的工厂中,位于深山老林中。 工人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每天都面临着高强度的压力和监督。 德国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终于制作出了质量上乘的伪钞,瑙约克斯也亲自为此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深夜亲自检查工作进度。 到1943年,德国的仿制英镑达到了高峰,仿制的金额已经是当年英国发行总量的1.5倍。 然而,这一计划并未按预期进行。 随着伪造英镑的进程逐步深入,海德里希,最初支持计划的高级官员,在这一过程中因嫉妒瑙约克斯的成就而设法将其陷害,最终瑙约克斯被流放,伪造计划被迫停止。 整个“伯恩哈德行动”在二战期间共印刷了超过1.35亿英镑,相当于市场上三分之一的英镑流通量。 1945年,德国投降后,英国发现流入市场的大量假英镑仍然未被消除,甚至在英国国内的流通货币中也能找到假币的踪迹。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只使用了伪造英镑的15%,剩余的85%可能已在其他使用英镑的国家和地区流通。 这一消息披露,英镑的信用度急剧下降,甚至被认为不如德国的帝国马克。 英国政府于1946年宣布全面回收英镑,不论其真伪,并重新发行全新的英镑。 与此同时,在远东,日本也试图通过印制假币来干预中国的经济。 日本在抗日战争期间制造了大量假法币,通过控制和投放这些假币,破坏中国的货币体系。 然而,战时的中国经济早已面临巨大的压力,政府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大量印钞。 在这种背景下,法币的贬值已经深入人心,民众对法币的信任早已丧失,市场交易转向了物物交换。 日本的这一举措成为了加剧通货膨胀的推手。 在现代社会,尽管伪造货币的技术已经有了更高的防范措施,但伪币的存在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进步,伪币的质量越来越高。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朝鲜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朝鲜严重依赖外汇,尤其是美元,但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朝鲜失去了正常的外汇来源。 面对困境,朝鲜决定采取极端手段。 1989年,朝鲜成立了一个名为39号办公室的秘密单位,专门从事与外汇和国际金融相关的非法活动。 该办公室利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制造伪造的高质量美元,这些伪钞几乎与真币无异,连最精密的安全防伪特征都被完美复制。 朝鲜通过外交渠道,将这些伪钞悄悄地流入国际市场。 1990年代,菲律宾一家银行发现了这些伪钞的异常,经过仔细检测后,确认其材质和外观与正钞几乎无差。 此时,朝鲜的伪钞骗局被揭露出来。 美国财政部随后展开调查,最终确认这些伪钞源自朝鲜。 朝鲜不断改进伪钞的制造工艺,并通过外交官等渠道将伪钞走私到全球各地。 这些伪钞不仅在黑市上流通,还被用于购买非法商品。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的进步,伪币的伪造和流通变得更加复杂。 参考文献:[1]张明楷.使用假币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J].政治与法律,2012(6):53-62
二战时候德国和日本缺钱,为什么不印自家钞票反而去印英镑和法币? 1940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07 19:36: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