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管理,不仅要学科学,也要把握人性💡

联美聊文学 2025-03-11 16:24:21
《管理哲学》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从哲学视角理解管理实践的基础框架。 · 书中从什么是知识开始,介绍了科学推理、科学哲学思想、诠释主义哲学观、因果关系、管理理论、人性理论、后现代管理、中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等内容。 · 作者指出,学好管理,不仅要学习科学,也要把握人性,体会做人做事做管理的“艺术”。艺术上的微妙感觉非科学所能捕捉,因此在认识世界的时候,需要有更加多元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 如何把握好人性呢? · 回顾人类思想史可以清楚的看到,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在管理中也不例外。人性假设对管理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一切的制度安排、机制设计、管理规则、治国方略、法律规定、纪律规章等,无不以一定的人性价值为前提。 · 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包括: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自私、消极、自利的。经济因素是驱使人们劳动的主要动力。 ·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单追求金.钱,还有对人际关系等的社会需要。 ·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们在蕞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归属与爱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是复杂且经常变动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两种动机。 · ☘️“决策人”假设。把人看成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以各种形式来影响员工的性格和价值选择,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一致。 · ☘️“文化人”假设。认为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是企业的根本任务。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包括: ☘️性善论。教人为善的德治仁政,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 ☘️性恶论。人性好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儒家主张仁政和礼治。法家强调以严刑峻法来制约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思想。 · ☘️自然人性论。道家认为“人性自然”,所以强调“无为而治”。 · ☘️人性可塑论。先秦儒家、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等儒家学派,都认为人性是可以塑造的,能够通过后天的心性修炼而改变和升华。 · 中西方人性观有巨大分歧,也有相同假设。书中通过中西管理人性观的对话融合,提出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R]在管理过程中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 [二R]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R]强调经济利益与道德伦理的均衡。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