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远东第一大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5-03-18 16:55:40
1896年,徐家汇地区准备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得到徐光启后裔和另一陆姓教徒的支持,捐献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造新教堂。1904年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及土木工程师学会准会员道达建筑师设计,历时两年修改完善,1906年破土动工,法国汇广公司承建,耗时四年,1910年10月22日落成。
这所位于蒲西路158号的徐家汇天主堂,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教堂”,是上海唯一的仿法国中世纪双钟塔式哥特教堂,也是1920年前上海最高的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高5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东向正立面设两座钟塔,钟塔高56.6米,钟塔尖顶有十字架。其中青石板瓦覆盖的塔尖高31米。立面中间有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券大门、玫瑰窗及山墙,正门上面有4座雕像,正中设大石像。堂侧有主教府。教堂坐西朝东,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五廊型巴西利卡,两侧各有两个侧堂,后堂呈八边形。教堂长83.3米,宽28米,十字形两翼处宽达34米,堂脊高26.6米,大堂可容3000余人,红色的清水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
堂内共有64根用金山石精刻叠成的楹柱,每根立柱用10根小圆柱拼合而成束柱。中堂和侧堂的顶棚均为泥墁,用木筋加灰泥粉饰而成的四分尖券肋骨拱顶,拱顶下有木质束柱支撑。中堂两侧墙面由3层构成,一层是由束柱和尖券构成的连续券廊,二层是连续尖券构成的廊栏,三层为尖券高侧窗。祭台于1919年从法国巴黎运来。侧堂内还设有19座小祭台,大堂室内为大方砖铺地,中间走道用花瓷砖铺筑,花瓷砖也从法国运来。外墙为清水红砖砌筑,分间处有石扶壁,四周有铅条玻璃尖拱窗,两侧窗户采用简化的火焰式双叶窗,窗内镶嵌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彩色玻璃。
1966年,两座钟塔尖顶被拆除,教堂改为果品仓库,1980年修复开放,2015—2017年教堂又进行全面的修缮。
图一:徐家汇天主堂
图二:天主堂教区全景
图三:行号图上位置
图四:修建时照片
图五:立面图
图六至九:天主堂
图十一:内景
图十二:祭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