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事后回想起来会感到恐惧的疾病”

颢东看文学 2025-03-27 00:58:10
笔记灵感 我会被文字打动 ◻️《面孔》 ◻️托芙·迪特莱弗森 著 · ◻️你相信“文如其人”吗?我信的。 ·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文章中,感受到这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 · ◻️但凡对文学稍有体悟的人,都能轻易触摸到托芙的暴烈和炽热,以及觉察到那种随时随地恨不得燃尽自身的精神状态。 · ◻️我在前几天读她《邪恶的幸福》时,便觉得托芙像碎片,不是说她的思维和行文像碎片,而是她这个人,作为一个叙述主体,她本身的精神内核是不稳定甚至碎裂的。 · ◻️我很难不怀疑书中那些空洞、挣扎、痛楚、辛酸的女性,是不是她无穷个横截面?她一字一句讲述着书中人物的故事,也在一字一句说着自己的心事。 · ◻️及至这本《面孔》,我印证了自己的疑问——托芙·迪特莱弗森,年少成名,历经四段婚姻,深受酗酒和物质滥用的困扰,并多次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 ◻️在长篇小说《面孔》中,一位溃散的女作家囿于恐惧,足不出户,疑心自己的丈夫和女管家合谋要害死自己,继而愈发深陷在各种各样的对“面孔”的感知中。 · ◻️“他们睡着了,他们的面孔空白而平静,在天亮之前,都不必再次使用。他们甚至可能脱下了自己的面孔,小心翼翼放在衣服上,好让它们休息一下;他们熟睡时,面孔就不是绝对必需的了。” · ◻️“在镜子里,她的面孔看起来疲惫、磨损,像一只旧手套。她的嘴被两道淡淡的潦草线条勾勒成括号状,线条在她下巴的斜坡前面一点戛然而止,仿佛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在画到一半时被叫走了。她的眼神就像正在说谎的孩子那样,坦率而真诚。” · ◻️就是这样敏感多思的女作家,才更容易怀疑自己、怀疑周遭,继而怀疑整个世界。 ·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奔腾,不能止歇,偏又对他者的“面孔”如此易感,换句话说,似乎更像是对他者的凝视如此易感,书中的女作家莉塞和书外的女作家托芙,一齐堕入癫狂的深渊。 · ◻️我们都知道人生会怎样终结。我们会死,我们所爱的人也会死。 · ◻️相敬如宾的夫妻会死,不忠不孝的人也会死,控制欲旺盛的人会死,怯懦孤僻的人也会死。宇宙热寂,宇宙终会停止变化,恒星终将消亡,除了无穷无尽、冷漠残酷的虚空,什么都不会留下,包括那些变幻莫测的面孔。 · ◻️如果我们直面虚无,然后用一种绝对理性的绝望态度去面对它,我们可能会被划归为患有精神疾病。当我惊觉我竟然能够共情托芙,有些事情变得不可预测。 读书 阅读 文学 故事 小说 发疯文学 书荒焦虑求推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