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小众的哲学家,却让人无比上头!

颢东看文学 2025-04-02 17:05:33
我会被文字打动 笔记灵感 ◻️《审美文化》 ◻️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 · ◻️哲学一直是我望而却步的领域。 · ◻️几年前有人曾对我说,如果想持续汲取到更大密度的知识,构筑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那么囿于文学显然是不明智的,还应该尝试更多的历史和哲学。 · ◻️这些年零零碎碎也看过许多哲学书,但是当我真的入手这本匈牙利小众哲学家卢卡奇的著作,我才发现我与理解真正的高端哲学还相差很远。 · ◻️与尼采、萨特或是福柯相比,身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卢卡奇在我国显得不是那么有名气,但这并不能代表他的学术层次较为低下或学术贡献不足,事实上恰恰相反。 · ◻️我十分期待有朝一日卢卡奇的所有著作能被引进中国,我们也就可以全面细致感受到这位严谨犀利的哲学家的智慧和风采。 · ◻️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以著名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他提出的“总体性”范畴和“物化”概念对当今社会影响深远。 · ◻️这本《审美文化》其实是一系列短篇随笔与评论文章的合集,这些创作可以看作是卢卡奇在完成了名闻遐迩的《心灵与形式》后,作出的一些与更为严肃的哲学思辨相比,较为松散的思考和整理。 · ◻️但是我们依然能从这种连缀而成的书写之间,时时刻刻感受到卢卡奇的渊博知识和严苛秉性。 · ◻️在谈到审美文化时,他会写: / 如果有一种现今的文化,它就只能是审美文化。 / 当然,当今时代仅仅产生了两种纯粹的人物类型:专业人士和美学家。二者是互相排斥的。 / 专业人士的生活是:一生的整体为有利于实现该生命之局部可能而牺牲;生活的外在方面被当作最内在的生活内容和排他的生活目的之手段。 / 而美学家呢?并非如此:内心生活的排他性。并非如此:所有琐事都在现实生活中消失殆尽,湮没在唯一重要的事物之中。并非如此:生活在心灵的气氛中。 · ◻️我们会感受到卢卡奇对艺术及生活的思索,他认为审美文化的核心是情绪。审美文化将艺术的潜在影响带到了表面。 · ◻️在后续的几篇评论文章中,我们还能见到卢卡奇谈到奥古斯特·施特林贝格的作品意味着一切和一切发生的瞬间;安德烈·奥第的作品中充斥着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 托马斯·曼的小说并不客观,客观性只是一种姿态,在那之后隐藏着“抒情诗”…… · ◻️这是一本不太好啃,但是读完绝不会后悔的好书,卢卡奇用他的文字一次次告诉我们,他值得。 读书 阅读 哲学 游学团 生活走读生 哲学思考 小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