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就要上千万,而一旦开机就永远不能关机,一天光电费就要1500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4-02 13:21:25

医院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就要上千万,而一旦开机就永远不能关机,一天光电费就要1500元,再加上每天操作仪器的人员成本,那得检查多少年医院才能回本?   核磁共振仪是检查身体的“法宝”,是医院必不可少的“利器”。   以进口的3.0T的核磁共振仪为例,单单一台机器的报价在1200万-1500万之间,国产的高端产品也的需要七八百万元。   机器买过来之后,还需要配套设备,比如机房屏蔽工程、水冷系统、备用电源等设备。   如果加上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落地成本超过2000万元。   有一位设备科的工作人员说道:在这些配套设备中,仅机房反复装修就花了300多万。   设备开机之后更花钱,液态氦作为核心冷却剂,每三年需要更换一次,每次费用约40万元。   各种耗材的更换周期在5-8年,单次维修成本可能就超过了50万元,   再加上每年固定的维护保养费用,这些“隐形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人工费用也占了大头,每台机器需要两名工作人倒班,按照每个月15000的月薪,在机上五险一金,一年光是人工人本就得50万元。   这还没算上电费,据说一台核磁共振仪一天的电费就需要1500元。   关于回本周期的问题,按照三甲医院一年4500人检查为例,每人700元,一年收入为315万元。   如果是些大型医院,检查人数稍微多点,按照两万人次来算,收入大概在1400万元。   如果是县城医院的话可能就有点难了,一年收二百万算是顶天了,这点钱每年的开支都不够,跟别说回本了。   而且,厂家每年还涨损耗钱,国家还对检查费有严格的把控,要想回本,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果按照社会回报率的话,机器是永远回不了本的。   医疗设备的价值是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价值,不能以挣钱为目的。   医院引进核磁共振仪的目的,就是为快速了解病人的病情,解决病带来的折磨。   这些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核磁共振带动了整个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其他科室诊断,对医院的科研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有网友说道:真的假的,核磁共振这么挣钱,怎么可能回不了本,我们医院每天排队做。   还有网友说道:确实很难回本,有些医院自负亏盈,有些偏远地区的话政府可能会有补助。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1
贺绪云讲历史

贺绪云讲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