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提出的建言十二事中,第六事即为“广言路”,与之相关联的是第七事“杜谗口”

静雅蕉叶摇风闲 2025-04-03 15:37:45

在武则天提出的建言十二事中,第六事即为“广言路”,与之相关联的是第七事“杜谗口”。在其《臣轨》中有“谏”一章,开头便强调“夫谏者,所以匡君于正也。”篇中反复论述的都是:“君有过失而不谏净,将危国家,社稷也。”武则天非常重视广开言路和求言纳谏的重要性。她认为君主的过失如果不及时被谏言纠正,将危及国家和社稷的安危。因此,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通言路,使人们可以自由地提出谏言和冤屈。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二月,下令:“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其有击鼓、石者,令得史受状为奏。”这是一条开通言路的措施。凡有谏词或冤屈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到朝堂击鼓、敲石,朝廷将受理并上奏,以保证下情上达,了解更多的谏言。此外,她还命令铸造了意见箱,分为四个面,用于收集人们对朝政的赞颂、批评、冤屈和军事机密等方面的意见。次年,武则天在洛阳宫城前摆放了四个铜匦,分别为武则天命人打造了4种铜匦,分别为:延恩匦(养民劝农)、招谏匦(评判朝政)、伸冤匦(申诉冤屈)、通玄匦(建言献策),同时,命谏官一人掌管。

0 阅读:0
静雅蕉叶摇风闲

静雅蕉叶摇风闲

静雅蕉叶摇风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