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年间,官员贾涉去临安接受任命。途中来到一户人家休息,见那农妇长得美貌端庄,又有福相,便想将她纳为小妾,替自己生个儿子。开口一问,妇人竟说:“只要我丈夫答应就可以,我不能自己做主。” 那天天气甚好,贾涉满面春风,此刻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因为他接到了朝廷调任去临安当知府的授命。 临行前,贾涉早已安排家中老人与妻子先行一步去了临安城,而他自己则在则带着一小支侍卫人马在路上慢慢晃荡。 骤然间,天象大变,紧接着便是倾盆大雨陡然而至,一行人连忙赶马就近寻了一处农家避雨。 贾涉正脱下官帽,任下人整理着他满身湿透的行头,忽然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农妇,端来茶水给这些官差。 贾涉初见这名美妇便被她的容貌给惊艳了,他未曾想到这偏僻的地方还有这等绝色。 于是也再顾不上礼仪,径直上前抓住美妇的双手,询问道:“不知夫人可有婚配,来我贾家可好?” 美妇人被这突然的状况搞得羞红了脸,低下头悄声道:“只要我丈夫答应了就好。” 后来,在外干农活的美妇丈夫回来了,眼见家中坐了这么多当差的,吓得发抖,再听闻贾涉愿意用40两银子买下他的妻子,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第二天,贾涉便带上美妇胡氏一齐踏上了去临安城的路。 抵达临安城,贾涉的正室唐氏听闻了纳妾的事情后,气得将贾涉整整骂了三天。 但在那个年代,男子纳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唐氏就是再善妒,气撒了后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默许了胡氏的存在。 半年后,胡氏有了身孕,唐氏再也坐不住了,她这些年只为贾家诞下两名女子,她生怕胡氏生下男丁后夺去自己的势头,于是平日的生活中便把气撒在胡氏身上,对胡氏又打又骂。 后来,唐氏索性又将胡氏赶去了婢女房,让她干奴仆们的活。 贾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十分心疼胡氏,但他又畏惧正室唐氏的家族势力,束手无策的他焦急万分,这时,他的好友陈履常想了一个办法。 这天,陈履常来到贾府向唐氏称家中人手不够用,想来贾府借几个应付一阵子,接着在一众婢女中,认出了贾涉提前为其做好标记的胡氏。 唐氏眼见陈履常挑中了胡氏,早就想将胡氏赶出家门的她乐不可支,便自作主张说道:“这侍女便送予你了,不必再还回来了。” 虽然话语毒辣,但胡氏也由此在陈家顺利生产,为贾涉诞下一名男丁,取名贾似道,而贾涉也经常偷偷地前来陈府探望母子俩。 但好景不长,两年后,陈履常调离临安,担忧母子俩去处的贾涉只能无奈向唐氏摊牌。 唐氏大发雷霆,妒忌的她气愤道:“养孩子可以,但胡氏必须死!” 贾涉对唐氏这恶毒的想法充满了恐惧,他担心就算将自己的儿子接回家后,也许某一天也会被唐氏所残害,于是他便去找自己的亲哥哥贾濡。 正巧,贾濡家中也无男丁,而仅有的一个女儿前些日子也因为宫中选妃,被带去了宫中。 就此,贾似道便在大伯家养育长大。 而胡氏也并没有死,在贾涉的委托下,陈履常将胡氏改嫁给了一名石匠,这几年经历了太多的胡氏,先后失去了丈夫和自己的孩子,万分伤心,此刻也只想平平淡淡度日。 她没想到的是,30年后,因为宫中作为皇帝宠妃姐姐的关系,当年年幼的贾似道早已成为了朝堂上的一方权臣。 此刻他正跪在石匠屋前,面对着年迈的胡氏,脱去了头上的乌纱帽,毕恭毕敬地行着跪拜礼。 母子相隔30年再见面,有着说不完的话语,而胡氏也是沉浸在震惊与喜悦中,两行清泪止不住地向下流。 听着儿子这些年的遭遇,托他父亲的福并没有吃多少苦,胡氏满心欣慰。 贾似道心里清楚,母亲虽然嘴上说着没什么事,但她吃的苦比谁的都多,只是抱着母亲哭泣道:“您受苦了,孩儿定让您安享晚年!” 后来贾似道本欲打点石匠百两银钱了却此事,但石匠感觉抓住了一棵摇钱树,一定要跟着胡氏一同前去京城。 贾似道无奈,只能在半路上命人将石匠偷偷处置掉了。 后世的历史学家将贾似道定义为奸臣,政事上的是非成败暂且不论,但在尽孝道一事上,贾似道无可非议。
嘉定年间,官员贾涉去临安接受任命。途中来到一户人家休息,见那农妇长得美貌端庄,又
何以为知吖
2025-04-03 15:48: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