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张长福成为北京“最牛钉子户”,他要400万和3套三居室,原以为奥运召开在即,政府会妥协,最后他却傻眼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北京尚家楼村的张长福因一场拆迁纠纷一举成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最牛钉子户”,当时,他面对开发商开出的83万元赔偿款不为所动,反而提出要400万元现金和3套三居室的高额条件。 他认定自己的房子地理位置优越,又恰逢北京筹备奥运会的关键时期,政府和开发商为了顺利推进城市建设,必定会在他的要求面前妥协,然而事与愿违,多年坚持换来的不是暴富,而是房子被强制拆除的结局,张长福最终傻了眼。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了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启动了大范围的城市改造计划,朝阳区太阳宫乡尚家楼村因靠近市中心、距离天安门仅20公里,被纳入拆迁范围。 当地政府计划修建一条公路,而张长福的房子恰好位于规划中的十字路口,按照当时的政策,他家153.6平方米的房屋可以获得83万元的赔偿,这在那个年代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村里其他居民大多欣然接受赔偿,陆续搬进安置房,开始规划新生活,可张长福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家位置特殊,开发商绕不开他的房子,奥运会又近在眼前,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于是,他狮子大开口,提出了远超政策标准的条件,试图借机谋取更大利益,张长福的自信并非全无依据,他的房子确实处于交通要道,周围邻居搬走后,只剩他一户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他料定开发商和政府不会放任这条路修不下去,更不会让一栋破旧的老宅影响奥运期间的城市形象,然而他低估了开发商的决心和高层的规划能力。 面对他的漫天要价,开发商没有妥协,而是选择调整路线,直接绕过他的房子继续施工,宽敞的双向八车道被迫缩减为两车道,张长福的家成了马路中间的一块“孤岛”,这一变故让张长福始料未及,但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 随着村庄其他居民的离开,张长福家失去了水电供应,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生活条件急剧恶化,修路工程启动后,施工噪音和汽车鸣笛声日夜不停,他和妻子几乎无法入睡。 更糟的是,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房子周围堆满垃圾,屋内漏风漏雨,生活环境变得不堪忍受,曾经搬走的邻居们住进了新房,眼看着房价从每平方米8000元涨到数万元。 而张长福一家却只能守着破旧的老宅,靠每月600元的微薄补贴度日,为了防止房子被强拆,他们甚至不敢双双出门,始终留一人在家看守。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数年,张长福却依然坚信,只要再坚持下去,开发商和政府就会屈服,2008年,奥运会临近,张长福以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横在大马路中间的房子实在碍眼,他笃定政府为了维护国际形象,必定会再次上门协商,甚至满足他的要求,然而现实再一次让他失望。 政府没有提高赔偿金额,而是派人在他家外墙刷了一层白漆,又建起围墙将房子遮挡起来,从外观上掩盖了这个“城市疮疤”。 张长福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他的“钉子户”名号虽在媒体上流传开来,却并未换来他想要的财富,相反,围墙内的生活更加艰难,噪音、灰尘和孤立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一家。 时间来到2010年,张长福的坚持已持续了整整7年,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耐心终于耗尽,朝阳区房管局向他下达通知,要求在15天内搬离,赔偿标准仍为当年的83万元,并额外提供两套安置房作为补偿。 这已是政府在政策范围内做出的最大让步,然而张长福却认为,7年间物价和房价早已翻倍,83万元早已不值一提,他再次拒绝,并提出上诉,要求更高的赔偿。 政府不再与他纠缠,2011年12月15日,朝阳区人民法院下达强制拆迁令,当天清晨,法院工作人员、警车和挖掘机包围了他的家,随着一声令下,挖掘机开动,半个小时内,张长福苦守多年的房子被夷为平地。 他最终拿到的,仍是最初的83万元和两套安置房,与7年前的条件并无太大差别,张长福的故事到此画上句号。 他原本可以拿着83万元早早搬进新房,像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却因一己贪念落得如此下场,8年的坚持不仅没有让他暴富,反而让一家人饱尝生活的艰辛,最终一无所得。 他的房子曾是尚家楼村的“地标”,却也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发生冲突时,固执和贪婪往往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张长福的经历令人唏嘘,也提醒人们,凡事应有度,适时取舍才是明智之举,贪心失算的结局,或许是他始料未及的,但却是他一手造成的必然结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12-16《北京两钉子户占路8年被强拆 两人抗拒执行被拘》
大家买的房子都跌了多少呀?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