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刑犯把自己珍藏好多年的宝贝交给狱警,想靠着这个来躲开死刑,没想到这一宝贝竟是中国丢失已久的青铜重器皿方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昆明一间阴冷的死刑牢房内,国民党军官周磐面对即将来临的枪决,惶恐不安,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他向狱警交代了一件藏匿多年的秘密:一件商代青铜器盖,埋在老宅桂花树下,用油布裹了三层。 周磐信誓旦旦地称,这件古物价值连城,足以让他戴罪立功,然而文物专家鉴定后确认,这仅是商代重器皿方罍的盖子,孤零零的盖子虽珍贵,却不足以抵消他犯下的重罪。 周磐的希望破灭,随着一声枪响,他带着未尽的悔恨离开了人世,而这件青铜器盖,却揭开了皿方罍长达百年的流离故事。 故事的起点在1919年的湖南桃源县,那年春天,艾家少年在山上放牛时,被一块黑乎乎的物件绊倒,他拨开杂草,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阳光下泛着幽绿光芒。 少年兴奋地跑回家,父亲艾清宴抄起锄头,随儿子上山挖出了这件半人高的青铜器,器身四角铸着狰狞兽首,纹饰精美,父子俩虽不识其来历,但也猜到这不是凡物。 消息很快传到镇上,古董商石瑜璋闻讯赶来,抛出400银元想买下这件宝物,艾清宴多了个心眼,叮嘱儿子带着器盖去请教当地新民学校的校长钟逢雨。 钟逢雨是位前清秀才,见到器盖后惊得茶碗落地,他认出这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毫不犹豫掏出800银元买下,并嘱咐少年妥善保管,然而石瑜璋趁艾家不备,扔下400银元,抱起器身跳上马车逃走。 自此,皿方罍身首分离,器身与器盖踏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钟逢雨为追回器身,找到驻扎当地的军官周磐求助,石瑜璋也不甘示弱,许以重金请周磐夺回器盖。 周磐却另有打算,他派人通知钟逢雨,称上级要搜查文物,钟逢雨无奈之下将器盖交给周磐,换来3000银元的“校舍修缮费”,周磐并未将器盖上交或归还,而是悄悄藏在家中,等待时机。 皿方罍的器身则开始了它的海外漂泊,石瑜璋将器身卖给上海古董商,辗转流入美国收藏家洛克菲勒手中,洛克菲勒得知器身缺盖,四处寻觅,甚至找到周磐,开价14万美元未果。 20世纪末,器身几经易手,2001年现身纽约佳士得拍卖会,湖南代表团举牌到800万美元,仍被一位法国买家以924.6万美元的天价拍走,这笔价格创下中国青铜器拍卖的最高纪录,皿方罍被誉为“方罍之王”。 2014年,佳士得再次拍卖此器身,湖南省博物馆吸取教训,联合政商学界组成代表团,携带3D打印的器盖模型赴纽约谈判,最终以约2000万美元的价格赎回器身,结束了它近百年的海外流浪。 与此同时,皿方罍的器盖在周磐手中沉寂多年,1949年,周磐在解放战争中被俘,1952年被判死刑,临刑前,他供出器盖的藏匿地点,文物专家按照他的描述,在昆明老宅挖掘出这件青铜遗珍。 器盖上的铜绿斑驳,与钟逢雨当年的拓片纹饰分毫不差,它被送往湖南省博物馆,静静等待与器身的团聚,2014年6月28日,器身归国,器盖与器身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合体,严丝合缝,宛如从未分离。 游客隔着玻璃,凝视这件高84.8厘米、重51.5千克的青铜巨器,器身上的兽面纹与蜂鸟纹依旧精美,侧面一道裂口诉说着当年石瑜璋仓促搬运的痕迹。 皿方罍的百年流离,串联起乱世中的芸芸众生,放牛的少年、古董商石瑜璋、校长钟逢雨、军阀周磐、海外收藏家——他们或因无知,或因贪婪,或因无奈,与这件商代重器短暂交集,最终都化作黄土。 唯有皿方罍,带着铸造时镌刻的“皿”字族徽,冷眼见证了战乱、离散与重逢,它的回归,不仅是文物保护的胜利,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坚守。 博物馆的讲解员常说,三千多年前的匠人不会想到,自己打造的酒器会历经如此波折,如今,皿方罍安卧在恒温展柜中,兽首依然狰狞,仿佛在嘲笑人世间的纷争与无常。 周磐的结局令人唏嘘,他曾是彭德怀的上司,也曾抗日救国,却因私欲与错误选择,沦为死刑犯,妄图以国宝换命,他的故事与皿方罍交织,折射出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无奈,皿方罍的团圆,则提醒后人,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记忆,守护它们,是对历史与未来的承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皿方罍回归故里身盖合体 价值堪比四羊方尊(图)》
1968年,陕西汉中石门水库请来一位石匠,要他将峭壁上的两个错字凿掉,并开出高达
【87评论】【1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