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救人无数的50年老中医,被告非法行医,需缴纳六万元罚款,从此以后不得

熹然说历史 2025-04-03 23:21:25

2017年,救人无数的50年老中医,被告非法行医,需缴纳六万元罚款,从此以后不得再治病救人。 庞福万的医馆被卫计局人员闯入那天,他正如往常一样,为一位中年男子诊脉。七十多岁的老人脸上布满岁月的皱纹,手指却稳如磐石。这双手,曾为无数山里人驱除病痛,如今却要因"非法行医"停下来。 "老人家,请出示您的《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卫计局科长李林的话让庞福万困惑不已。他从小柜子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纸张,那是1996年县卫计局颁发给他的社会医生行医执照。 "这个证书已经失效了。"李林解释道,"《执业医师法》是1999年5月1日实施的,比您这个执照晚了三年。" 庞福万不解地看着眼前的执法人员:"我行医52年,从未出过差错,怎么就成了非法行医呢?" 回望庞福万的一生,这位土生土长的瑶族人从六七岁就开始跟着爷爷上山采药。金秀县长垌乡六架屯村是个偏远封闭的山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山密林中,遇到疾病只能依靠像庞家这样世代行医的家族。十二岁的庞福万已能认识很多草药的作用,十四岁就开始为村民接骨。 庞福万的诊所就在自己家里,半间用来生活,半间当诊室。诊室里摆放着一张简易的桌子、一把椅子、一个药箱和各种草药。这里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只有庞福万的一双手和他积累了半个世纪的经验。 老人擅长用针挑、放血、骨灸等瑶族传统医术治疗各种疾病,从感冒发烧、咳嗽气喘到骨折脱臼、中风偏瘫,甚至是毒蛇咬伤。有一次,一位被毒蛇咬伤的妇女被紧急送到他的诊所,庞福万立即用自制草药和针灸手法治疗,成功帮她脱离了生命危险。 村民们都尊称他为"老瑶医",有的只给他一些粮食或鸡蛋作为医药费,有时他甚至分文不取。对庞福万来说,行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继承祖先遗志,为乡亲们服务。 然而,2017年7月的这一天,一切都变了。卫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非法行医。李林带队来到庞福万的诊所进行检查,认定他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属于非法行医,当场宣布对他处以6万元罚款,并勒令立即停业。 李林告诉老人:"您不是单纯地卖药,还进行诊脉、看舌苔、开药方等诊疗活动,这不符合法律规定。" 2017年8月3日,庞福万怀着满腔委屈,将县卫计局告上了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他认为自己有社会医生行医执照,且只是卖药而非进行诊疗活动,不应该被罚款和禁止行医。 法院审理期间,庞福万拿出那张1996年获得的社会医生行医执照,期望能成为自己合法行医的证明。然而,法院却认定这张执照已经失效,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实施,比执照的发放晚了三年。 "诊脉、看舌苔、开药方都属于诊疗活动,不能算是单纯的卖药。根据《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从事诊断、治疗等活动的人员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这样写道,最终驳回了庞福万的诉讼请求。 不服一审判决的庞福万向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官韦柳林接手此案后,没有立即作出判决,而是决定到案发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庞福万的情况和瑶族医药的传承。 韦法官来到金秀县长垌乡六架屯村时,看到的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偏远村庄。村民们得知法官来调查"老瑶医"的案子,纷纷前来讲述庞福万如何用草药救治他们的经历。一位中年妇女激动地说:"如果不是庞大夫用针挑法治好了我的风湿病,我可能早就下不了地了。" 在庞福万简陋的诊所里,韦法官看到了摆放整齐的草药和一些手写的医方。他注意到瑶族传统医药没有文字记载,完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很难融入现代医疗体系和法律框架。 "我理解您对瑶族医药的热爱和村民们对您的信任,但法律不允许没有资格证的人行医。"韦法官耐心地向庞福万解释道,同时向他介绍了《中医药法》的相关知识。 "其实,民间中医想要合法行医有三种方式。"韦法官说,"一是走正规学历;二是走传统医学师承;三是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中医药法》第15条规定,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可以参加考核,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证。" 回到法院后,韦柳林法官和同事们经过审理,最终维持了原判。面对二审判决,庞福万没有再上诉,他选择缴纳了6万元罚款,并关闭了诊所。 但庞福万并没有让瑶族医药的火种熄灭。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把毕生所学的医术传授给了他。"你比我年轻,能去考证。我们的瑶医不能断在我手上。"庞福万对儿子说。 庞福万的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通过传统医学师承的方式,成功获得了执业资格证。如今,虽然庞福万不再亲自为村民看病,但由他儿子经营的家族医馆重新开业,瑶族传统医药得以在法律框架内继续传承下去。

0 阅读: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