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曾问陈宝国:你那么有钱,能借我点吗?陈宝国:我连卡都没有 2013年,《鲁豫有约》迎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和主演陈宝国。节目进行到一半时,鲁豫突然抛出一个让现场气氛瞬间轻松的问题:"听说你特有钱,身家都超过3亿了,能借点钱给我吗?" 面对这个略带调侃的提问,陈宝国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连张银行卡都没有,怎么借给你?"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戏骨对金钱的态度。 不信邪的鲁豫继续追问:"那你和女士一起出去喝咖啡,让对方买单吗?"陈宝国依然淡定回应:"我从不和女士单独去咖啡厅。"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为人处世之道,让在场众人肃然起敬。 其实,自从与赵奎娥结婚后,陈宝国就把家中的财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妻子。在他看来,演员就该专注于表演艺术,至于片酬多少,从来不是他考虑的重点。只要剧本打动他,他甚至可以零片酬出演。 回溯到1985年,当时郭宝昌探班《神鞭》剧组时,第一次注意到了饰演反派"玻璃花"的陈宝国。这个角色左眼失明且口吃,形象极差,许多年轻演员为了保持良好形象而拒绝出演。但陈宝国却欣然接受了挑战。 为了真实呈现瞎眼的效果,他竟然将一枚纽扣磨薄后放入眼睛。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最终不仅完成了角色,还落下了左眼经常疼痛、流泪的后遗症。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敬业精神,让郭宝昌对他印象深刻,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大有可为!我以后拍戏,让你演男一号!" 陈宝国和赵奎娥的爱情故事始于1973年的中央戏剧学院。当时,英俊的陈宝国对清秀可人的赵奎娥一见倾心,甚至"警告"班里的男生不要与他竞争。而赵奎娥也暗自对这个朴实厚道的男生产生好感。在周围同学的撮合下,两人顺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经过八年的爱情长跑,他们终于步入婚姻殿堂。1983年,儿子陈月末出生后,赵奎娥减少了工作量,全心照顾家庭,为丈夫的事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陈宝国则专注于自己的演艺事业,凭借《汉武大帝》《大宅门》等作品,成为业界公认的"皇帝专业户"和"老戏骨"。 2001年,《大宅门》播出后引发全国观众的热烈追捧,陈宝国饰演的白景琦成为经典角色。然而,鲜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背后那段艰难的坚守历程。 《大宅门》是导演郭宝昌的心血之作,讲述的是他养父的故事。从16岁开始构思,到60岁才最终完稿,这部作品承载了郭宝昌几乎半个世纪的情感。1995年,当郭宝昌决定将这部剧搬上荧幕时,他想到了曾在《神鞭》中表现出色的陈宝国。 陈宝国拿到剧本后,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50年难遇的好剧本啊,如果不拍出来,天下就没有公理了!"带着对艺术的尊重和热爱,他欣然接下了白景琦这个角色。 然而,《大宅门》的拍摄之路却异常艰难。剧组刚拍摄几集,资金就断了链。郭宝昌四处奔走,喝了约两吨的酒,终于拉来了新的投资方。但投资方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戏可以继续拍,陈宝国可以留下,但必须换掉导演郭宝昌。 得知这一消息后,陈宝国怒不可遏。他当即将投资方预付给他的9万元片酬摔到了投资方的桌子上,坚决表示:"不是郭导拍的,我就不演!"在20世纪90年代,9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陈宝国宁可放弃这笔收入,也要坚守自己的艺术原则。 更令人敬佩的是,陈宝国还向郭宝昌承诺:"只要《大宅门》一天不开拍,我就一天不接戏!"说到做到,陈宝国真的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拒绝了所有的邀约。 这三年对陈宝国家庭来说异常艰难。没有收入来源,积蓄很快就用完了。儿子陈月末甚至因为家里条件艰苦,饿得直问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肉。迫于生计压力,陈宝国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来维持生活。 在这段艰难时期,妻子赵奎娥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身后,从未抱怨一句。她理解丈夫对艺术的执着,也支持他的坚持。正是这份理解与支持,让陈宝国能够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 终于,在2000年,央视领导看完《大宅门》的剧本后,被其深深打动,决定重启这个项目。郭宝昌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陈宝国。 重新回到剧组的那一天,陈宝国情不自禁地抱住郭宝昌,眼泪夺眶而出:"郭导啊,我们苦等了3年,终于等到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辛酸与坚持。 2001年,《大宅门》终于播出,一举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陈宝国也凭借白景琦这个角色获得了第13届华鼎奖的双项大奖。从校园恋爱到共同抵抗生活的风雨,陈宝国和赵奎娥的爱情也如同上好的酒,历久弥香,成为娱乐圈中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鲁豫曾问陈宝国:你那么有钱,能借我点吗?陈宝国:我连卡都没有 2013年,《鲁
熹然说历史
2025-04-04 12:21:29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