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0军向志愿军总部报捷,彭德怀大怒: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1951

玲珑说历史 2025-04-04 22:50:16

1951年,50军向志愿军总部报捷,彭德怀大怒: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1951年的朝鲜半岛,寒风凛冽,战火纷飞。

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一支特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正悄然崛起,用热血和勇气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这支部队就是志愿军第50军,一个曾经默默无闻,却在高阳里之战中一举成名的英雄集体。

第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第60军,1948年,在中国解放战争的浪潮中,这支部队毅然选择了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背景,第50军在初期并未受到重用,也未能在战场上展现出过人的实力。

当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派遣志愿军参战时,第50军也被调往朝鲜战场,然而,他们的初次亮相并不出色。

在前两次战役中,50军的表现平平,甚至多次错过歼敌良机。

这种情况不仅让全军上下倍感沮丧,也让志愿军总部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彭德怀司令员对50军的态度颇具代表性,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彭德怀对其他表现不佳的部队严厉批评,却对50军军长曾泽生和颜悦色,甚至还好言安慰。

这种"差别对待"虽然出于好意,却让50军全体指战员感到更加难堪。他们深知,彭老总这是根本没对他们抱有多大希望。

然而,50军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全军上下都憋足了一股劲,发誓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机会很快就来了。

1950年底,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50军终于迎来了他们扬眉吐气的机会。

原本,50军的任务是协助39军渡过临津江,只需吸引敌人火力,不必正面作战。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原计划中的对手韩军第1师团突然撤退,50军意外遇上了美军第25师和英军第29旅这样的精锐部队。

面对这支装备精良的敌军,50军的处境可谓是险象环生,他们不仅没有反坦克武器,甚至连重型武器都没带多少,只能依靠步枪、手榴弹、炸药包和爆破筒这些简陋的装备来对抗敌人的坦克。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50军的将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1951年1月2日深夜,50军149师446团1营抓住战机,迅速占领了高阳里,这个小镇是英军撤退的必经之路,1营的行动成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

随后,他们又果断发起进攻,占领了195.3高地,将"皇家重坦克营"与英军29旅主力分割包围。

接下来的战斗异常激烈,面对英军的坦克,志愿军战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其中,149师446团2营5连的战士李光禄表现尤为突出。

在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李光禄凭借惊人的胆识和机智,一人就炸毁了3辆坦克,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

整个战斗持续了十多个小时,最终以50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他们不仅全歼了英军的"皇家重坦克营",还缴获了大量装备,击毙200多名敌军,俘虏227人。

这场胜利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堪称罕见。

然而,当这份捷报传到志愿军总部时,却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彭德怀司令员起初根本不相信这个战果。

在他看来,以50军先前的表现和装备情况,怎么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甚至怀疑50军是在谎报军情。

为了证实战果,50军不得不多次上报战况,军政委徐文烈甚至给149师政委打电话警告:"彭老总都发火了,谎报军情是要杀头的。"

最终,志愿军总部派出了参谋和摄影记者亲自前往战场核实。

当实地拍摄的照片呈现在彭德怀面前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终于确信了这一不可思议的胜利,他立即发来联名嘉奖电,并通报全军,让所有部队学习50军的英勇事迹。

高阳里之战不仅改变了50军在志愿军中的地位,也彻底改变了彭德怀对这支部队的看法。

从此以后,50军在朝鲜战场上如虎添翼,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他们共进行了95次大小战斗,毙伤敌军1.4万余人,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和功臣。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不在于其出身,而在于其精神和意志。

高阳里之战的胜利,不仅是50军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勇气和智慧,也为扭转朝鲜战争的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结束后,50军的贡献并未被遗忘,1964年,朱德元帅特意叮嘱叶剑英元帅,第50军是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这是对50军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0 阅读:32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