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家,临行时,慈让乔家借她10万两,乔致庸满口答应,但却希望慈禧能送他“四个大字”,是哪四个字呢?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国际社会不再惧怕清王朝,而西方列强也在旧中国上掀起了一股新的分裂浪潮。
至于当时中国真正的统治者慈禧,她并不关心中国的前途,也不关心下层民众的生活,但是西方势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插手,令她越来越不满意。
后来西方列强又命令清朝对义和团及其他反对外国的力量进行打击,不但加强了对清朝的掌控,而且还把仇恨转到了其他方面。
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种种恶行,慈禧心中的怨恨已上升到了极点,而庚子事变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除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外,义和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义和团的目的是拯救国家,慈禧更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借义和团之力对抗西方势力,而对于西方势力来说,其终极目标就是对中国的入侵。
这场战争根本就是单方面的屠杀,清朝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军队高达十比一,8月14日,八国联军开始攻击北京。
这一夜,慈禧坐在自己的卧室里,听着连绵不绝的枪声,她不停地召集心腹大臣,想要从他们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
最后,慈禧终于下定决心远走高飞,她和光绪帝等皇亲国戚,连夜从紫禁城中离开,开始了逃亡之路。
慈禧虽然逃跑了,但是仍旧以“西狩”为名,保全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只是路途上的际遇却并不甚光彩。
慈禧之所以会来到山西,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里距离北京很远,八国联军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他们。
第二个重点,就是光绪与慈禧在皇宫中所携带的银两,几乎都用光了,这一路上,大家都明白了银子的重要,便想着从西安那些大商人身上敲一笔,以作日后之用。
西安有很多的秦商,他们的势力遍布大江南北,因此,即使是经历了几年的战争,也依旧能够勉强维持着日常的生计。
乔家的家主乔致庸,在京城中得到了许多消息,说八国联军已经做好了议和的准备,而朝中也基本达成了协议,他们只是想要钱和地,并非是想要慈禧、光绪两人的命,所以最终还是会让他们回去的。
乔致庸是一个大家族的掌舵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找到朝中的支持,而在朝堂上,没有人比得上慈禧和光绪了。
正常情况下,乔家是不可能和这两个人搭上关系的,但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乔致庸必须要抓住。
乔致庸要给他们钱的消息一出,慈禧大喜,对乔家千恩万谢,然后又问乔致庸,有没有什么要求。
乔致庸微微一笑,道:“为大清为皇上为太后孝敬一点钱财乃是小人的福分,也是乔家的福分,如何敢谈条件。”
但是未等慈禧说话,乔致庸就自顾自的说:“不过小人听闻慈禧老佛爷的书法是堪称一绝,不知道老佛爷能否赏赐致庸几个字,也让乔氏后代知道乔家曾招待过大清的皇上和太后。”
慈溪一听,仅仅是墨宝而已,于是,大手一挥写下了“福种琅嬛”几个字,作为抵押,乔致庸像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将这幅字捧在手里。
立即命人将银子送到慈禧跟前,又把那幅字高悬于门楼上,此举惹来乡亲们的嘲笑,都说乔致庸是个糊涂人。
然而,乔致庸却是充耳不闻,他笑眯眯地看着那幅字,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不忍则亲。”
乔致庸深知这一点,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紫微垂簪的皇室贵族?慈禧虽然一日不如一日,但她的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
这样一幅来自皇家的无上墨宝,肯定能让人心服口服,提升乔家的威望,果然,乔家门前,时不时就会有几个路人,好奇地打量着。
关于这幅字的故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祁县,吸引了朝中大部分德高望重的老人,就连路过的商队,也都对乔致庸投来了崇拜的目光。
一时之间,乔致庸之名,已经在了祁县大小村中传开,人们称他为“乔老英豪”,“望族”,乔致庸高瞻远瞩的眼光,让许多人都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