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两名地下党员被捕后不久,敌人便打算处死他们,在这情况危急之时,一名看守找到他们,按牢规,看守一次只能押送一个犯人上厕所,也就是说,林青和刘茂隆,只能救走一个。
1945年,噩耗传来,林青和他的同志刘茂盛不幸被捕,敌人先是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他们,企图收买这两位年轻的共产党员。
面对敌人的利诱,林青和刘茂盛冷若冰霜,不为所动,随后,敌人对他们施以酷刑,用尽了各种残忍的手段。
但是,无论敌人如何折磨,林青和刘茂盛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的秘密。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名叫董亮清的地下党员找到了他们,董亮清表示可以救其中一人逃脱。
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林青毫不犹豫地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刘茂盛,他坚持认为,刘茂盛的组织能力更强,活着对党的事业更有利,最终,在林青的坚持下,刘茂盛成功逃脱,而林青这样的做法,和小时候的经历或许有很大的关系。
1911年,在贵州毕节一个贫困的家庭里,林青呱呱坠地,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旧的封建制度摇摇欲坠,而新的希望却还未曾萌芽。
林青的童年,是在贫穷和压迫中度过的,家境的贫寒迫使他早早辍学,成为毕节志和百货商店的一名学徒。
在商店里,林青每天天不见亮就要起床,直到深夜才能休息,挑水、劈柴、洗衣服,甚至连老板娘的裹脚布都要亲自清洗。
这种非人的生活,在年轻的林青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有人生来就要受苦?这些问题在他心中不断萦绕,激发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改变的渴望。
1926年,林青终于忍无可忍,毅然来到了重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林青加入了一个话剧团,开始接触新的思想和文化,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说了共产主义,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的热血在体内沸腾。
1927年,震惊中外的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林青亲眼目睹了军阀对手无寸铁的群众的残酷镇压,这次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从那一刻起,反抗的种子在他心中发芽,他决心要为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揣着这份决心,林青来到了上海,在这个东方明珠里,他白天在一家锁厂当学徒,晚上则投身于革命活动,林青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组织了"朝阳音乐社",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工人和学生中间,每到夜幕降临,林青就和音乐社的同志们一起,走进沪东或沪西的工人住宅区,用嘹亮的歌声唱响抗日救亡的旋律。
他们的歌声,如同黑夜中的号角,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
1931年,林青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他就因被人告密而被捕。
在狱中,林青并没有被打倒,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学习马列主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出狱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贵州,决心在这片热土上点燃革命的火种。
回到贵州后,林青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将革命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个他接触到的人。
1934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贵州第一个党支部在毕节成立,林青担任书记,他深知文艺是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于是成立了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
林青的才能很快得到了组织的认可,1935年,他被任命为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书记,开始领导整个贵州的地下党组织。
在他的带领下,贵州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事业中来。
然而,1945年,年仅24岁的林青被押往刑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林青依然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在前往刑场的路上,他高声呼喊着"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同时唱响了《国际歌》。
敌人被林青的勇气所震慑,竟然残忍地用短刀横卡在他的嘴里,企图阻止他的呼喊,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痛苦中,林青仍然艰难地发出声音,继续呼喊着革命口号。
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在用生命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林青的牺牲,如同一颗火种,在贵州的大地上燃起了更加熊熊的革命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