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陈长捷和傅作义的故事,得从他们的起点说起。两人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的毕业生,那会儿是20世纪初,军校出来的年轻人满腔热血,扛着枪就上了战场。他们投奔了晋绥军阀阎锡山,算得上是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交情。后来,军阀混战打得昏天黑地,1929年陈长捷当上了晋军第14军第12师师长,手底下管着山西一块地盘。可没过多久,1930年中原大战把阎锡山和冯玉祥的联军打散了,部队大洗牌,陈长捷的队伍被编到傅作义手下,他自己成了第35军第72师第208旅旅长。1935年,他还带兵西进,帮蒋介石围剿陕北红军,立了功,升成了第72师师长。 抗日战争一来,局势更乱了。1937年,陈长捷跟着部队上了南口前线,和汤恩伯的部队一起扛日军。南口丢了,他带着剩下的人撤到山西,又在忻口战役里拼了一把,战后升了第6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他奉命打山西新军,可跟阎锡山闹翻了,干脆投了蒋介石,当上了联勤部第八补给区司令,驻在甘肃。到了1948年,傅作义找到他,说天津得守住。陈长捷二话不说,收拾行头就去了。这时候,他俩的关系看着还是铁打的,可谁也没想到,这一步成了分水岭。 1949年1月,天津守卫战开打。解放军从南北两边夹击,攻势猛得像不要命似的。陈长捷守在城里,指挥部队死扛。天津的防御本来挺扎实,城外有铁丝网、电网,护城河也加了工事。可解放军不按套路出牌,北边枪声响得凶,南边却偷偷摸上来。陈长捷一看北边吃紧,把主力调过去,结果南边才是真刀真枪的主攻。1月15日早上,南城防线扛不住了,巷战打得满街都是硝烟。27小时后,天津彻底失守,陈长捷被俘,带着一身疲惫和不甘进了功德林。 傅作义那边呢?1949年1月,他在北平跟解放军谈和,带着城里几十万部队和平起义,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新中国的功臣。这事儿在陈长捷眼里,就是天大的讽刺。他在天津拼死拼活,傅作义却在北平“投了降”,一个成了战犯,一个成了部长,这差距谁咽得下去?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探望,陈长捷憋了八年的火全爆发了。那句“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喊的不是一句气话,是整整十年的怨和痛。 陈长捷被俘后,在功德林蹲了十年。1959年放出来时,他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了。傅作义听说他出来了,托人捎信约见面。两人碰了面,聊了聊天津的事。傅作义说自己有责任,但当时也没别的办法。陈长捷没多说什么,喝了杯茶就走了。后来,他找了个小院子住下,过起了隐居日子。院子里有棵槐树,夏天花落一地,他就坐在那儿发呆。傅作义呢,继续在新中国干水利部长,一直忙到1974年去世。去世前,他还给陈长捷写了封信,字不多,意思却挺重。陈长捷收到信,看完就收起来了,没再提这茬。 说到底,陈长捷和傅作义的恩怨,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那是个大时代,战争、和平、忠诚、背叛,全搅在一起。陈长捷觉得自己被坑了,天津的命是他拿命换的,傅作义却“跳船”跳得太快。傅作义可能也觉得自己没错,北平和平省了多少血,可他没法跟陈长捷解释清楚。两人从军校的兄弟,到战场上的战友,再到功德林里的对峙,中间隔着的,是那个年代甩不下的包袱。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憋屈。陈长捷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蛋,就是个军人,守天津是他的任务,丢了城是他没顶住,可他也没想到傅作义会走另一条路。傅作义呢,也不是故意卖兄弟,他选了和平,可这和平踩着陈长捷的肩膀上位了。
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长捷激动大喊:“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
历史海大富
2025-04-06 23:21:19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