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昆仑关战场,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腹部中弹,日军军医立刻对他展开了急救,结果,军医刚切开他的腹腔,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中村正雄腹部瞬间灌满了泥沙。 1939年12月的一个黎明,广西昆仑关战场附近一所破败的小学教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这间普通的教室被日军匆忙改造成了一个简陋的手术室,课桌拼凑起来的手术台上,躺着一位腹部中弹的日军高级军官——中村正雄少将。 几名日军军医正满头大汗地忙碌着,手术灯投下惨白的光线,照在中村正雄血肉模糊的脸上。刚刚,他在九塘附近指挥部队时被中国军队的炮火击中腹部,伤势严重,鲜血如注。即使是这样,这位顽强的军官依然坚持指挥,直到与三木联队会合后才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不醒。 "快点,再快点!"主刀军医低声催促着助手,"找到弹片了吗?" 军医们刚刚切开中村正雄的腹腔,小心翼翼地寻找嵌入体内的弹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整个世界仿佛在震动——轰隆一声巨响,教室的屋顶被一枚迫击炮弹正中,瞬间坍塌! "保护旅团长!"有人惊呼着,但已经太迟了。泥土、碎木与尘埃如雨点般落下,军医们一时间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逃窜。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想要保护手术台上的中村正雄时,一切已无法挽回——红褐色的泥沙已经灌满了他敞开的腹腔。 这是怎样的一个讽刺!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的旅团长,那个拥有"永不折断的钢刀"美誉的中村正雄,就这样躺在敌国的一个破旧教室里,生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失。 就在几周前,他还在南宁指挥部意气风发,佩戴着那把象征荣誉的镶银军刀。作为1913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从陆军少尉一路晋升到陆军少将。在日俄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他获得了本不应属于他级别的镶银军刀——这在日军中是极高的荣誉。 带着这把闪亮的军刀,他曾纵横中国战场,率部参与了南口、平型关、太原、台儿庄等重要战役。但昆仑关,这个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成了他最后的战场。 军医们将他从废墟中抬出,转移到另一处安全的地方继续抢救。尽管他们拼尽全力,清理腹腔内的泥沙,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手术,但因伤口感染严重,1939年12月24日凌晨,中村正雄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中村正雄的生命走向终点时,回溯这位日军将领最后几天的经历,宛如一场命运的捉弄。1939年12月20日,他接到了一封改变一切的电报——第五师团师团长紧急命令他率领两个大队火速增援被围困在昆仑关的三木联队。 三木吉之助联队长率领的部队正陷入险境。此前,白崇禧将军精心部署的三路反攻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中国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猛攻南宁。特别是当新编第22师邱清泉部队从横岭、芳岭出发,攻克五塘、六塘后,还不忘在沿途炸毁公路、毁断桥梁,彻底切断了三木联队与外界的联系。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三木联队只能在昆仑关筑起层层铁丝网和堡垒,负隅顽抗。而中国军队则派出了真正的勇士——戴安澜将军带领两个团的精锐,腰别大刀和铲刀,一边挥刀斩草,一边砍断重重叠叠的铁丝网,向敌人阵地发起英勇冲锋。 危急时刻,中村正雄带着自己的"钢刀部队"从南宁出发,踏上救援之路。自负的他原本以为可以轻松抵达目的地,却不料这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成了一场噩梦。中国军队像影子一样紧随其后,在五塘附近,更是设下埋伏,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 中村慌忙呼叫空中支援,但这一次,连天空也不站在他这边。中国空军英勇出击,与日机展开激烈空战。混乱中,日机竟然将补给物资误投到中国军队阵地上。这一幕令中村气得捶胸顿足,却也无可奈何。 五天时间内,中村正雄的部队仅仅推进了不到50公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当他好不容易抵达七塘时,桂军66军477团早已严阵以待。就在这里,中村遭遇了第一次劫难——一颗子弹擦过他的脸颊,留下血肉模糊的伤口。 "不要管我!给我冲!"中村挥舞着战刀,声嘶力竭地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生死攸关之际,他只想着与三木联队会合,却不知死神已悄然靠近。 12月23日,当他率队抵达九塘附近,准备再次给士兵训话时,中国军队再次出击。荣誉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透过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头扎绷带的敌军军官,当即下令:"1营准备,给我狠狠地打!" 机关枪的弹雨、迫击炮的轰鸣,瞬间将日军阵地变成一片炼狱。就是在这次袭击中,一枚炮弹击中了中村正雄的腹部,虽然他咬牙坚持到与三木联队会合,但很快就因伤势过重而昏迷不醒。 中村正雄的死,成为了昆仑关战役转折点。日军士气低落,而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最终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中,日军第12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率高达85%以上,士兵阵亡4000余人,战机被击落20余架。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14000余人牺牲的惨重代价,用鲜血捍卫了这片山河。
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只要是被我军包围了,就大多数都难逃覆没的结局?他们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