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美国优先的孤立陷阱与中国大陆崛起 蔡鎤铭(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 美国互惠关税甫一公布,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根据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分析,4月2日宣布的关税措施将美国进口关税加重平均推升至20%左右,远超市场预期。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物价上涨压力显著,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嶌峰义清的估计,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含能源和食品)将因此上升1.0至1.5个百分点。若以2月的前年同期比2.8%为基准,物价上涨率可能攀升至3.3%至3.8%,逼近联邦准备理事会(FRB)难以容忍的通膨水准。 这种通胀压力直接冲击美国民众的消费信心。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92.9,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远低于消费失速的临界点100。更高的物价与长期高利率可能进一步抑制个人消费,进而拖累美国经济。嶌峰义清预测,关税上调将使全球实质GDP下降0.5%,若消费失速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全球同步衰退。川普称此为「外科手术般的治疗」,却可能让美国经济率先「病入膏肓」。 更令人担忧的是,关税成本并非全由进口商承担。根据经济学原理,进口价格上涨的部分将转嫁给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他们正是川普的核心支持者。这一政策看似保护国内产业,实则成为刺向自身支持基础的「回力镖」。 历史教训: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 川普的互惠关税并非史无前例。1930年,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将进口关税大幅提升,试图保护国内产业。然而,此举引发各国报复性关税,国际贸易急剧萎缩,美国出口额在三年内暴跌61%,加剧了大萧条的深度与广度。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生指出,川普政策与胡佛如出一辙,可能重蹈覆辙,推动世界经济走向集团化。 此次关税波及盟友,日本被指「实质关税率达46%」,加拿大和欧盟也面临报复威胁。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已公开呼吁冻结对美投资,显示国际反弹之激烈。这种孤立主义不仅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更为中国大陆提供了扩张影响力的契机 中国大陆崛起与全球集团化 川普关税的另一后果是意外提升了中国大陆的相对吸引力。对中国大陆产品课征54% (34%+20%)关税,对其转口国如越南(46%)和柬埔寨(49%)也施以重税,试图遏制其经济影响。然而,嶌峰义清分析,这反而可能推动受影响国家转向中国大陆,深化其贸易网路。中国大陆近年在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积极布局,透过基础设施援助和资源合作,构筑独立于美国的经济圈。 当前中国大陆经济虽受房地产泡沫破裂拖累,但其外交策略的多维性仍具吸引力。对新兴国家而言,美国的高关税与孤立姿态,相比中国大陆的合作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若美国持续推动「去全球化」,中国大陆可能填补真空,成为新兴市场的贸易与投资核心。这不仅削弱美国的经济霸权,也降低中国大陆在潜在冲突(如台湾问题)中被国际孤立的风险。 美国霸权的自我解构 川普标榜「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却可能亲手拆解其霸权根基。佳能全球戦略研究所研究总监山下一仁指出,关税引发的通膨与股市下跌形成恶性循环,若联邦准备理事会降息救市,通膨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共和党农民支持者已因中国大陆报复性关税(如对大豆和小麦)蒙受损失,而低收入家庭则因生活成本上升首当其冲。这些「美国优先」的代价,正逐渐侵蚀川普的政治资本。 国际层面,美国的盟友关系岌岌可危。对台湾施加32%关税,可能动摇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对乌克兰索取稀土作为援助条件,更暴露川普外交的短视。熊野英生警告,这种以资源为导向的对外政策,让美国从「国际秩序守护者」沦为「领土野心家」,与其历史角色背道而驰 更危险的是,关税战可能引发货币贬值竞赛。若多国为减轻关税负担而竞相贬值货币,日本等国的金融环境也将承压。熊野英生甚至提出「第二广场协议」的可能性,若美国为平衡贸易赤字主动让美元贬值,将引发全球输入性通膨,并动摇美元霸权。这将是美国自掘的「恶魔陷阱」。川普的「王冠」,最终可能只是赤裸的f幻影。特朗普关税一棒 美全球关税大战 美国关税必败
川普关税:美国优先的孤立陷阱与中国大陆崛起 蔡鎤铭(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
潘璋聊生活趣事
2025-04-07 09:49:4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