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罗瑞看到他穿一双厚重的色皮鞋便说:“主席,你还是换一双黑的吧,”“为什么?”“按照国际惯例…”主席打断罗瑞卿的话“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穿!”
毛泽东主席的外交风格,首先体现在他的着装上,说起毛主席的服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标志性的中山装。
那件被称为"毛氏服装"的中山装,可不是随随便便设计出来的,它出自红都服装店师傅之手,是根据毛主席的身材、脸型和气质量身定制的。
这件衣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衣领低、领尖阔而长,穿在毛主席身上,既庄重大方,又不失亲和力。
毛主席对中山装的颜色也有独特的偏好,他只认一个颜色——灰色,春秋季节,他喜欢穿浅灰色;到了冬天,则换成深灰色。
这种简约而不失风度的着装,成为了毛主席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标识,也彰显了他朴实无华大气非凡的个人魅力。
然而,毛主席的独特风格不仅仅体现在上衣上,他的鞋子选择更是颇具个性。
在那个年代,国际礼仪要求在重大场合穿黑色薄硬底皮鞋,但毛主席却不以为然,他更喜欢一双厚重的棕色皮鞋。
1956年,当他准备穿这双棕色皮鞋去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工作人员建议他换成黑色的。毛主席却坚持道:"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人的习惯穿!"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毛主席的个性,更彰显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有趣的是,毛主席穿皮鞋的方式也很特别,他通常不会系鞋带,而是直接把脚伸进去,一旦外事活动结束,他就会立即换回更舒适的布鞋或拖鞋。
毛主席在外交活动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尊严,1949年12月,他访问苏联时,坚持让周恩来也一同前往。
这看似小事,实则意义重大,因为从国家职务层面来看,斯大林是苏联政府首脑,而毛主席则是中国的国家元首,两人职务并不对等。
毛主席的这一坚持,实际上是在捍卫新中国的尊严,坚持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的原则。
在与外国领导人交往时,毛主席总能灵活运用外交礼节,拉近彼此距离。
1974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时,就发生了一件趣事,在欢迎仪式上,卡翁达的夫人等女宾向毛主席行屈膝礼。
令人惊讶的是,毛主席竟然模仿赞方女士的动作,还以同样的屈膝礼,这一幽默举动立即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现场气氛顿时轻松愉快起来。
毛主席的这种机智和幽默,让他在国际交往中如鱼得水,赢得了众多国家领导人的好感。
毛主席的外交风格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独创的"游泳外交",1958年,他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两位大国领导人一边游泳,一边讨论国际问题,这种轻松而又富有创意的外交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毛主席认为,外交不应该是刻板、程式化的交往,而应该是真诚、灵活的沟通,他的这种做法,不仅打破了传统外交的条条框框,更展现了他开放、自信的大国领袖风范。
毛主席对国产品的重视,也在外交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一次,他在检查接待外宾的场地时,看到室内摆放着一台外国收音机,立即皱起眉头说:"中国也可以生产收音机,为什么要用外国的?"这种对国产品的坚持,不仅体现了毛主席发展民族工业的决心,也向外宾展示了中国的自信和实力。
在会见外宾的时间安排上,毛主席也有自己的一套,他通常不会提前通知具体的会见时间,而是根据自己的作息灵活安排。
由于毛主席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所以会见活动很少安排在白天进行,这种灵活的安排方式,虽然可能会给外宾带来一些不便,但也恰恰体现了毛主席不拘一格的外交风格。
毛主席的这些独特做法,在当时的国际外交界可谓独树一帜,他崇尚自由、不拘小节的外交风格,打破了许多传统的外交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