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皇宫里,藏着一段“郎骑竹马来”的佳话。高滔滔与宋英宗这对皇家夫妻,硬是在深宫里谈了一辈子恋爱。不过这个故事的后半段,藏着比话本更跌宕的转折。 李白笔下“绕床弄青梅”的意境,放在皇家可太稀罕了。高滔滔和赵曙这对夫妻就做到了。他们生在帝王家,却把青梅竹马的情分保持到白头。这要是搁在戏台上,准能演个五十集不重样。 可惜好景总不长,赵曙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憋屈。自打住进皇宫,他夜夜睡不安稳,总怕有人要害他。龙椅还没坐热乎,人就病倒了。拖了四年光景,到底没扛过去。 他撒手那天,高滔滔抱着儿子哭得撕心裂肺。皇宫的砖墙都记着,那晚的哭声整整响了半宿。 当娘的没工夫伤心太久,前头摆着两件大事:大宋江山要稳,刚登基的儿子才二十出头。高滔滔擦干眼泪,把丈夫的朝服叠得整整齐齐收进箱子。这女人心里门清,外戚乱政的教训太多了。 她给娘家立规矩,高家人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伸手要官。有回儿子要给高家盖大宅子,她愣是拦着不让:“你爹活着时都没答应,现在更不行!”最后想了个折中办法,地皮可以给,建房钱得高家自己掏。 说到朝堂上的事,高滔滔向来守着本分。当年宋神宗迷上变法,这事她没掺和。其实王安石那套改革方案,老早就提出来过。宋英宗在位时,这方案就捅了马蜂窝,达官显贵们哪肯割自己的肉? 到宋神宗继位,满腔热血,非得搞变法不可。结果搞着搞着就变味了,朝廷里闹得鸡飞狗跳。反对声最大的时候,王安石被赶回家两次。宋神宗憋着要当盛世明君,最后落得个灰头土脸。 1085年,北宋攻打西夏吃了败仗,宋神宗彻底垮了。更要命的是储君还没定!九个儿子里最大的才九岁,朝堂上吵翻了天。宰相们分成两派:王珪要立九岁的赵佣,蔡确嚷着要立皇弟。 高滔滔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烫手山芋不能自己接。她把其他儿子都关在宫里,不许去探病。最后宋神宗拍板,九岁的赵佣北立为太子,改名赵煦。 新皇帝登基时才十岁,高滔滔不得不坐进垂帘后头。要说这老太太真有意思,她治国头件事就是翻旧账。把丈夫和儿子的政策摆出来比较,宋英宗讲究稳扎稳打,宋神宗总想搞大动作。 高滔滔一拍大腿:“还是老头子那套靠谱!”转头派人去洛阳请司马光出山。这位史学家在宋神宗朝不得志,正窝在家里写《资治通鉴》。俩人一碰头,治国理念对上了路子。司马光从门侍郎一路升到宰相,朝廷风气为之一变。 高太后当家这九年,史书上叫“元祐之治”。她管外戚那叫一个狠,自家弟弟想升官?没门!侄子该提拔了?压着!直到宋哲宗求情才松口。她自己过得也俭朴,宫里开支砍了四分之一。 要说北宋这朝代挺有意思,十八个皇帝里,后妃掌权的占了一半。更绝的是,这些女当家的居然没一个挨骂的。史官在《宋史》里都夸:宋朝既没汉朝外戚乱政,也没唐朝女皇篡位,这些后妃确实了不起。 回头看高滔滔这辈子,年轻时是痴情小女人,中年是铁腕政治家。她把丈夫的治国理念贯彻到底,把儿子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利索。史书送她“女中尧舜”的名号,倒也不算夸张。 最难得的是,她给宋朝后妃们立了个好榜样。后来的太后们有样学样,愣是没出过祸国殃民的主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家风”吧,深宫里的女人,照样能活出青史留名的模样。历史趣史谈北宋高滔滔北宋高皇后,如何做到皇家一夫一妻的代表又成功垂帘听政?
在北宋皇宫里,藏着一段“郎骑竹马来”的佳话。高滔滔与宋英宗这对皇家夫妻,硬是在深
趣史談过去
2025-04-07 17:34:47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