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储秀宫的青砖地上,十五岁的绵宁手一抖,那本《礼记》“啪嗒”摔在跪着的两个宫

趣史談过去 2025-04-08 17:35:04

紫禁城储秀宫的青砖地上,十五岁的绵宁手一抖,那本《礼记》“啪嗒”摔在跪着的两个宫女跟前。这位未来的道光皇帝哪能料到,眼前两个穿绿衣裳的小宫女,日后竟会成为他孩子的亲娘,更想不到她们会搅动整个大清江山的继承规矩。 老档案里写得明白,皇子结婚前半年,内务府就得忙活开了。专挑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包衣家闺女,那选人标准比考状元还严。 头一关查祖宗八代,但凡家里有人犯过事的,直接刷下去。第二关要脱光了验身,身上有个疤都不行。最后一关考《女诫》,得把书里的道理背得滚瓜烂熟。过了这三关的姑娘,换上淡绿色宫装,头发上插根银扁方,这才有资格住进阿哥所东配殿。 天还没亮透,储秀宫廊檐下就站着个捧铜盆的小宫女。这姑娘叫乌雅氏,冻得直跺脚也不敢出声。按乾隆爷定的老规矩,她们每天凌晨四点就得叫醒皇子,伺候读书到早上七点。 那天当值太监刘得禄路过,突然“扑通”单膝跪地请安。这可是嘉庆皇帝特批的规矩,六品以下的太监见了试婚宫女都得行大礼。廊檐下的冰花映着少女通红的脸蛋,跟她们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份倒挺相配。 等到道光五年冬天,十七岁的大阿哥奕纬在书房急得直撕宣纸,外头北风呼呼地刮。这时候宫女钮祜禄氏不慌不忙展开一卷画,嘴里说是康熙爷传下来的《耕织图》,其实里头画的全是男女之事。这事儿在《内务府·皇子教养档》里记得清清楚楚,可见宫里人办事讲究个“体面”。 这些宫女的身份最是尴尬,按光绪年间的规矩,她们月钱五两银子,比普通宫女多三倍,可比起侧福晋的二十两又差得远。能戴白玉耳坠,但不许碰东珠首饰。咸丰三年礼部为这事儿吵翻天,最后老臣们搬出“祖宗规矩不能改”做挡箭牌,这事儿才算糊弄过去。 道光二十六年,宫女蔡佳氏生下后来的咸丰皇帝,照理说该封个格格当当,可因为她出身辛者库罪籍,最后只给加了点月钱。直到她儿子当上皇帝,才追封个“琳贵人”的名号。您说这世道,亲娘都比不上儿子的龙椅金贵。 这些宫女能在深宫活下来,全靠脑子活络。同治六年,宫女阿鲁特氏在长春宫碰着大太监安德海。这位慈禧跟前的大红人居然给她行全礼,她伺候的同治皇帝马上要大婚。老宫女回忆录里写得明白,聪明的姑娘借着教皇子功课的机会,会把自家兄弟塞进内务府当差,愣是在深宫织出一张关系网。 等到宣统二年,大清朝眼瞅着要完蛋。内务府给溥仪选宫女,六个候选姑娘里有四个裹小脚。当年选人最严的规矩,到这会儿也睁只眼闭只眼了。随着溥仪退位,延续两百多年的试婚宫女制度,跟着养心殿的尘土一块儿散了。 从康熙年间的试婚格格到末代的教养嬷嬷,这些宫女就像镜子似的照出整个清朝的兴衰。她们教皇子知人事,帮皇家续香火,可到头来连个正经名分都捞不着。如今翻那些发黄的宫档,满纸都是“官女子某氏”的模糊记载。红墙黄瓦的深宫里,那些细碎的脚步声,终究是让历史的北风吹散了。历史趣史谈古代宫女古代宫女进宫都要做哪些部位检查?

0 阅读:0
趣史談过去

趣史談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