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浙江嘉兴一对贫寒夫妻蜗居桥洞十载,在阴暗潮湿中养育了两双儿女,日夜与蛇鼠为邻。凛冬里寒风如刀割肤,酷夏时蚊蝇肆虐成灾。直到十年后的某个黄昏,一位途经的记者被桥洞微弱的灯火吸引,这个被遗忘的家庭才终于揭开生存的真相…… 【消息源自:《嘉兴晚报》2010年11月12日头版《桥洞十年》记者王立群;浙江卫视《记住乡愁》2015年8月期返乡回访片段】 王立群搓着冻僵的手指钻进出租车时,计价器显示23:17。这个《嘉兴晚报》社会新闻部副主任刚结束城中村拆迁的采访,后座上的相机包还沾着工地扬尘。"师傅,前面立交桥停一下。"他忽然摇下车窗——桥墩缝隙里漏出的昏黄灯光,在冬夜里像只怯生生的萤火虫。 "这地方能住人?"王立群踩着碎石坡往下走,运动鞋立刻陷进烂泥里。十五米开外,几块建筑模板拼成的"墙"正在漏风,塑料布在风中啪嗒作响。他没想到会撞见许金火全家吃宵夜:42岁的泥瓦匠正用钢筋焊的炉子煮面条,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张淑芬在给三个孩子分碗,煤油灯把他们的影子投在混凝土桥底,晃得比真人还大。 "记者同志要不要尝尝?"许金火的黑指甲缝里还沾着白天干活的水泥灰,却变魔术似的从"橱柜"——其实是汽车后备箱盖的夹层里摸出半瓶辣椒酱。他们身后,用脚手架搭的上下铺占了大半个空间,王立群注意到二层铺位挂着碎花帘子,那是给两个女儿隔出的"闺房"。 这个15平米的"家"处处是生存智慧:废弃广告布当防水层,摩托车反光镜嵌在屋顶当采光窗,最绝的是用PVC管做的雨水收集系统,末端还绑着纱布当滤网。"建筑队干久了,啥废料都能用上。"许金火咧着嘴笑,露出被劣质烟熏黄的牙。他2000年从江西来嘉兴时,这座桥刚通车,桥洞还是毛坯状态。 转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让工地时开时停,许金火连续三个月没接到活。"那天房东来锁门,淑芬挺着大肚子坐门槛上哭。"他带着全家搬进桥洞时,大儿子志强刚上民工小学,现在课本都堆在装冰箱的泡沫箱里。王立群看见作业本上稚嫩的字迹:"今天老师问我家住哪,我说住在有星星的房子里。" 2010年11月12日,《桥洞十年》刊发后炸了锅。照片里,5岁的许丽蹲在桥墩上用粉笔画花,背后是车流不息的现代化高架桥。网民吵翻了天,有人捐来婴儿衣服,也有人打电话骂他们"影响市容"。最戏剧性的是市住建局来人那天,许金火抄起铁锹挡在门口:"我们没偷没抢,凭啥赶人走?" "老许,给你看个东西。"王立群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江西驻浙商会的联络人号码。镜头摇到2015年夏天的上饶农村:两层小楼前,张淑芬正给新装的铝合金窗贴福字。当年桥洞里的煤油灯,如今变成了客厅的水晶吊灯。许金火在自留地里种辣椒时,总想起那个寒夜里递出辣椒酱的瞬间——王立群拍下的全家福就挂在堂屋正中,桥洞背景里还能看见他们用红漆写的"家"字。
浙江慈溪。男人接到连襟的电话,说他的儿子出大事了,要他赶快过来!男人惊得说不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