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前30年工资不高,但家家户户敢生几个娃,是因为新中国用极低的成本,创新了教育医疗养老这些社会基础设施, 北京大学李玲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演讲中提到:她的学生中,生二胎的很少,生一胎的都不多,还有不少没有生育的, 其中有一个学生在金融系统工作,应该是白领高收入群体,那个学生也没有生生孩子,她就问那个学生为什么不生娃?没想到,那个学生说娃是碎钞机,养不起。 听到学生这么说,李玲教授都无语了,因为这个学生的收入比社会上大多数老百姓的收入都要高,这种高收入的人都这么说,可以想象,现在这个年代,养娃真的是一件高投入的事情。 从这个事情,她联想到了前30年,老百姓收入都不高,但是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娃,为什么那个年代敢生? 李玲教授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个年代的国有企业,把经营功能和社会功能融为一体,每个单位都有托儿所、幼儿园、有中小学、有卫生所,还可以分房子,这种国有企业就把传统的家的功能放大了,用非常低的成本承担了教育、医疗,养老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现在我们取消了这一套,但是美国的那些大公司在学我们,比如Facebook 、Google等等也有托儿所,有幼儿园,在那里上班的员工,就没有这些方面的压力。 李玲教授说,人口是千年大计,下去就上不来了,不赞成年轻人不婚不育,她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为国生娃,因为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中国人的繁衍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她也希望国家能够建立低成本的教育、医疗、养老体系,能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这个问题也是国民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一个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健健康康,每天焦虑担忧是不可能有健康的。 李玲教授的说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都觉得,李玲教授是为老百姓发声的专家。 一个黑龙江的网友说,他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那时候他们那边有很多国有企业,他们都是在大院里面长大的,大院里基本每家都有七八个孩子,有的还有十几个,他自己家有九个姐妹,父母从来没有管过他们,他们在企业的托儿所中小学长大,他们的童年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缺失,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一个江苏的网友说,五六十年代,城里人是最幸福的,他们家的老人就是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电厂,工厂给发房子,小孩子在工厂里面读书上学看病,每个月发的东西根本就吃不完。 有的网友建议,如果把吃财政饭的砍掉一半,不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民生,鼓励年轻人生育。 有的网友说,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养娃的成本高,是高投入以后的出路问题,花这么多钱养娃,娃以后做什么工作不知道。 还有的网友说,他就是经历过前三十年的人,太怀念那个年代了,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幸福感很强。
北京大学李玲教授:前30年工资不高,但家家户户敢生几个娃,是因为新中国用极低的成
周舟亚看人间烟火
2025-04-08 08:48:3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