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年,47岁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元大都被杀,彼时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已沦为大元宫奴。得知文天祥身死,妻子欧阳氏含泪前来收尸,意外发现文天祥的衣袋间藏着一张纸条。欧阳氏展开纸条后泪流满面,很快便自尽了。 文天祥一生效忠南宋,在他的心里,为国尽忠是生命中的第一件大事。因此在被元朝俘虏之后,哪怕忽必烈爱惜人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劝文天祥投降,可文天祥始终都不曾点头,哪怕等到了南宋灭亡也不曾改变心意。 文天祥的忠诚大义在他小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文天祥是家中长子,出生后父母格外重视对他的教育,对他饱含期望。幼年时,父母将文天祥送到学宫读书,稚气未脱的文天祥在学宫里看到了乡贤欧阳修、杨邦乂以及胡铨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各个都英武不凡,谥号里都带着“忠”字。 彼时大家都在争相诉说这几位乡贤的伟大功绩,文天祥听得激动万分,他面带羡慕地看着画像,目光炯炯地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21岁时,学识渊博的文天祥参加了科举考试,还一举入围,来到了集英殿答对论策。那时宋理宗在皇位上待得时间已经不短了,他对朝政厌倦至极,根本不愿意处理政务。见文天祥在大殿上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上万字的文章时,宋理宗格外欣喜,他迫不及待地将文天祥的文章看完,对文天祥称赞连连,还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 有了宋理宗的青睐,文天祥本该在朝堂上大放异彩,可惜的是没多久文天祥的父亲去世了,文天祥急匆匆地背起行囊,回家乡为父亲守孝去了。 三年后,南宋面临的外患已经不容小觑,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威胁着南宋的安危。宋理宗的贴身内侍董宋臣揣摩上意,主动站出来提议迁都。宋理宗本就心中惶惶,听了这个提议自然很动心,大臣们看着理宗的样子不敢多言,文天祥却不怕。 他直接站出来怒斥董宋臣,请宋理宗斩杀董宋臣以定人心,再派兵与蒙古军对战。宋理宗听完脸色微沉,没有理会文天祥。文天祥有些灰心,却没放弃,隔了许久后他又一次上书,向宋理宗陈述了董宋臣的诸多罪行,请宋理宗斩杀董宋臣。 宋理宗照样不采纳,倒是董宋臣记恨上了文天祥,还多次指使台官弹劾文天祥,导致文天祥连续几次被贬职。后来权臣贾似道在朝中一手遮天,甚至还明目张胆地威胁理宗,文天祥再次上书讽谏,却又因此得罪了贾似道,再次被斥责。 文天祥始终不得志,之后元军的气势越来越大,南宋的军队连连败退,许多大臣们都主张投降。文天祥誓死不降,却也难逃战败的命运。 1278年,盗贼陈懿与元将张弘范暗中联系,带着张弘范的军队将文天祥打了个措手不及。文天祥见态势不妙,当即便吞食龙脑自尽。 然而,他并没有如想象般死去,而是侥幸活了下来,被元军押到了潮阳见到了张弘范。文天祥拒绝向张弘范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也不在意,反倒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张弘范的意图很明显,他要劝文天祥投降,还要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被文天祥拒绝了。 张弘范多次逼迫,文天祥就是不肯点头,反倒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让张弘范感慨不已。一年后,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了,张弘范再次前来劝说文天祥,他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如果以后您能一心侍奉当今皇上,前途不可限量啊。” 可文天祥却含着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我身为臣子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张弘范心生佩服,便派人将文天祥送到了京师。忽必烈有心要用文天祥,可文天祥就是不点头。忽必烈想放了他,可向元朝投降的臣子们又不乐意,这事就陷入了僵局。就这样,文天祥在狱中待了三年。 期间他曾经收到过女儿的来信,展开信后他才知道,原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得苦不堪言。女儿在信中直言,只要投降咱一家人就能团聚。可文天祥却泪流满面,哽咽着在信中写下: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1282年,忽必烈再次召见文天祥,问文天祥有何心愿。文天祥欣然回答:“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忽必烈在大臣的劝说下同意了。可还没过了多久忽必烈就后悔了,他赶忙下旨阻止此事,可已经晚了,文天祥已经死了。 他走后,妻子欧阳氏前来收尸,却在衣袋间找到了他的绝笔信。文天祥的信中写了被俘后心中的愧疚与煎熬,他在信的末尾坦然直言: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欧阳氏看完信泪流满面,也不愿意再苟活于人世,很快便跟着自尽了。
216年,曹操设宴款待投降的张鲁,当场封其为万户侯。曹丕大惊,偷偷劝说:“张鲁是
【19评论】【26点赞】